萧冉一惊,目光中透露着难以置信,这老家伙究竟是猜的还是已经知道印刷坊了?自己明明只跟李二提过,就连南山脚下做工的那些人都不知道自己修的是什么作坊。
见萧冉并不答话,王椿也丝毫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萧侯不必急着否认,此事老夫既然能问出口,必然是有几分把握的。”
萧冉闻言冷冷一笑,这印刷坊的技术满大唐只有自己才会,只要老子一天不建起来,你知道又何妨?倒是这个老家伙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莫非李二身边有他的人?
萧冉旋即想到了一个人,脸色忽然变得十分难看,王颔?这老太监难道是王家的人?王氏这种书香门第怎么可能会把族人送去当太监?再说了,王颔可是自己来到大唐之后,心中为数不多的那几个可以值得信任的人,这可不单单只是因为王颔从敦煌戍主救了自己一命的关系,说起来自己很多事情,都是拜王颔所赐。
王椿对于萧冉的变化视而不见,只是自顾自的说起了一段往事。
隋仁寿四年,汉王杨谅起兵造反,王椿的叔父王頍因为通晓五经,颇晓兵法被汉王杨谅引为谘议参军,参与谋反。
说到王頍就不得不提到前隋废太子杨勇,王頍当时是国子博士,其学识被太子杨勇颇为看重,乃是杨勇东宫里心腹中的心腹,只是后来杨勇被废,杨广登基后一道旨意将王頍发配至岭南,遇赦不赦,王頍这才怀恨在心,与汉王杨谅走到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汉王杨谅造反所倚仗的不是别人,正是手下的一文一武,文者王頍也,而武者恰巧就是萧冉的曾祖萧摩诃,不过最后杨谅兵败被杀,萧摩诃死在了杨素手里,而王頍也没逃过伏剑自刎的命运。
听着王椿嘴里的陈年旧事,萧冉微微有些皱眉,这老家伙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倒出来干嘛?难道想跟本侯攀旧情不成?本侯可没那么傻!
不过想想倒也有趣,这王頍当初跟错了杨勇,而其侄子王珪也是错跟了李建成,这种足矣影响家族兴衰的步伐,居然一连被王家行将踏错两次,也难怪会日渐式微,莫非识人不明是王家的传统?
王椿忽然指着正在端茶倒水的王攸对萧冉说道:
“说起来你是萧摩诃的曾孙,而彦章恰好是老夫那位叔父的曾孙,你二人年纪又相仿,日后理当多多走动才是。”
年纪相仿?萧冉看了王攸一眼,这家伙都二十出头了,这王老头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说吧,想要干什么?何必绕来绕去的!”萧冉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跟这些老狐狸们打交道实在是太累了。
王椿闻言拍手笑了起来,苍老的脸都快皱成一朵菊花了:
“兰陵侯果真快人快语,竟然如此,那老夫也就有话直说了。”
王椿说完便朝旁边的人递了个眼神,不多一会儿,就有几个仆从抬着几个大箱子走了上来。
在萧冉疑惑的眼光中,王椿命人打开了箱子,里面分门别类的将各种书籍码放得整整齐齐。
“这是?”萧冉彻底搞不懂了,按理说这些世家大族都把书册典籍视为族中珍宝,等闲不可示人,这王老头究竟想要干嘛?
王椿笑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杵着拐杖悠悠的走到书箱旁边说道:
“这里面不但有我王家多年收藏,还有王家先祖们的一些手稿心得,比如老夫刚才提到的那位叔父王頍撰写的《五经大义》三十卷,《王頍文集》十卷,如今老夫打算统统赠予兰陵侯,不知兰陵侯可敢收下?”
萧冉还没说完,一旁的王攸就急声说道:
“叔祖这是作甚?这可是先祖们呕心沥血才完成的遗作啊,如何能轻易送与外人?!”
萧冉狐疑的看了看王攸,瞧他着急的模样不似作伪,看样子对这件事事先也不知情。
王椿笑着摆摆手,示意王攸到自己身边来,拍打着他的肩背语重心长的说道:
“彦章啊,你是我王氏这一代最聪慧得子弟了,如何会不明白叔祖的苦心啊?想我王氏一脉千年文华日渐式微,这都是咱们这些做子孙的不肖,愧对了祖宗的期望。”
王攸顿时就红了眼睛,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上,发誓道:
“孙儿必定会重振我王氏门楣,光耀祖宗,不让叔祖蒙羞!”
王椿颤颤巍巍的扶起王攸,老泪纵横的说道:
“好,好孩子,叔祖知道你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