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叔,每次我买两个包子您总是给我三个。”
“诶,小师隐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不吃饱可不行。”
柴大叔很好的诠释了流川百姓的质朴善良。
“柴大叔,谢谢你。”
师隐已经跑出去很远,道谢声响彻街道。
柴大叔看着街尾的背影,笑容里满是慈祥。
四面粉墙环护,周遭杨柳依依,正门卵石甬路,七间竹舍成半月而立,便是那流川城,西学院了。
院内,瑶草花卉异香扑鼻,牵腾引蔓苍翠欲滴,梨树更兼芭蕉,婆娑夭夭。
院正中,开有一渠,流水一派,甚为微妙。
“江上有渔者,善垂钓,遂以此营生...。”
徐徐书声自院内响起。
但见教书先生右手在前,握经卷抑扬顿挫而念,左手执戒尺置腰,脚迈秀才步,不缓不慢行走。
“顾每日皆有银钱入账,邻农人见之,赫然认知有利,便仿之,岂料月余竟不获一尾,又恰逢插秧播种时节遥过...。”
“嗯”,教书先生语调一转,皱眉伫立,循其目光望去,原来是那师隐正趴在案头瞌睡。
“师隐醒醒。”
邻案胖墩见先生面色不善,赶忙催促师隐醒转。
“嗯,好大一只猪蹄。”
师隐不但没见醒来,反倒梦呓起来,更是在梦里大快朵颐。
“哼,孺子不学,是为庸也。”
教书先生袍袖一抖,三两步并一步,快速走至师隐案前,左手一扬,那手中戒尺作势便要劈在师隐身上。
说时迟那时快,明明是瞌睡中的师隐倏地蹿到案侧,恰恰躲过了先生那一戒尺。
见此情景,诸学员皆是一愣,唯有教书先生唇角不自觉的扬了扬。
气氛略显尴尬。
“你且说说此文章意寓何在。”
教书先生率先打破沉寂,到不觉得师隐躲过戒尺有多么不尊师重道。
众学员相继清醒,目光徘徊师隐与教书先生身上,不甚明了先生意图。
师隐略一作揖,趁机在经卷上扫视。
片刻,师隐微微一笑,如先生那般迈开秀才步,答道:
“这好比城南洛小姐,柳腰风骨,行时若杨柳摆动,顾盼生姿;又有城北言氏,见得洛小姐风华,效仿数日,无果,且忘走路,同婴孩学步相同。”
“咳咳。”
师隐稍作停顿,又答:
“先人著文,是要我等后人明白,人各有异,做好自己尤为根本。”
“不知学生所言合先生意否。”
师隐又一揖,半昂首侧视先生。
“哈哈,竖子顽劣,竖子顽劣。”
教书先生扶须大笑,一甩经卷戒尺于案头,曰:“下学”,便大步向院外走去,颇有神仙中人风采。
而那个正在作揖,名叫师隐的少年,像极了傅承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