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义勇军初战告捷,赵构绞尽脑汁给那些叫某n郎的军官们赐名、赐字,本来是很麻烦的任务,但有了技巧,就容易多了(穿越宋高宗50章)。比如表字,老大就叫伯某,老二叫仲某,以此类推。
赵构脑子不停地转,把自己知道的各种典故都用上了,甚至外国小说的主角,都不得不用上,比如一直偷偷哭鼻抹泪的罗大郎,就叫罗种宾,字伯汉(罗宾汉之类)。一口气取了十几个名字,赵构感觉自己都快得脑膜炎了,所幸侍卫郭瑜牵着头驴子,踏踏踏走了过来。驴子上一个杂役装扮的小伙,鼻青脸肿,一边哭,一边抱着驴脖子。
赵构心底吐槽,说宋朝的男人怎么这么爱哭,害得他为了融入大众,有事没事也得表演下哭鼻子。但现在,只要不继续起名字,别说陪哭了,****赵构都是乐意的,他连忙站起来,拍了拍等着他赐名的百夫长姜成,道,“本帅知道你叫姜成,大名府人,你有名字还凑什么热闹?”姜成见赵构居然还记得自己,又惊又喜,一副感激涕零,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
赵构让其他缺名字的军人找自己营里的指挥帮忙取,然后,上前一步,从郭瑜手中接过驴子缰绳,问俨然被暴打过的杂役,“你这是什么了?”
杂役继续哭鼻抹泪,道,“大帅,小,小的等无能,汪副帅等十几位大人,被在黄村埋伏的金人掠走了!”
杂役这么禀报,就像水滴进沸油里,营地一片哗然。张俊想都不想,一个箭步冲到赵构身前,朗声道,“大帅,末将愿率军救回诸位大人!”
赵构对张俊这么积极十分惊喜,也是,张俊和秦桧到底是不同的,他是抗金名将,有本事、有胆略。虽然嫉贤妒能是个很不好的习惯,但,如果张俊妒火下的反击是更英勇的作战,那其实是有益无害的。
赵构微笑点头,正要说好,边上的韩渊也过来拱手道,“大帅,末将也请战!”
赵构穿越过来后,一直跟自己身边的两个太监学看人,太监们在皇宫王府里浸淫久了,是最知道如何宫斗的。他们教过他,下位者不能盯着上位者看,但上位者,永远要观察下位者的表情和小动作,因为这些细节才最接近他们的真实想法。刚刚,张俊是杂役话声刚落就过来请战,而那时的韩渊,第一反应是皱眉思考,俨然是对杂役的情报有所怀疑。现在,韩渊这个聪明的家伙明显是考虑清楚了。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赵构想了想,他觉得自己既没韩渊聪明,也没韩渊了解宋代,但,他可以也有主动权,赵构盯着杂役,问道,“诸位大臣被金人抓了?”
杂役抖了一下,低头,“是!”
义勇军的斥候能把五百骑兵(不过,一人三马,远远看上去,数量也算浩荡)报成大股敌军,赵构已经明白宋人恐金症的程度了,对所有有关金人的情报,都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他继续追问,“你是真看到金人了,还是逃的时候慌不择路,以为是金人?”
杂役听赵构这么问,犹豫起来,左顾右盼,终于低声说,“呃,呃,小,小的……敌人野蛮、力大,应该,应该是金人吧,小的没,没看清……”
赵构见状心下雪亮,灵机一动,问,“掠走汪帅的匪徒,身上有没有羊膻味?”
杂役一愣,不知所以道,“啊?回大帅,没有羊膻味……”
“不是金兵。”赵构微微一笑,当即判断,“闻闻咱们俘虏那几百个金人,哪个不膻的跟羊粪蛋一样?既然没闻到味道,那掠走诸位大人的,肯定不是金人。更何况,本帅从没听说过还有能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侵略者。”
周围人听赵构这么解释,个个点头,都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有多少人跟韩渊一样,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但,赵构虽喜欢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却一贯以最大的善意掩饰内心,他放过这个话题不提,摸着自己没长胡子的下巴,想着《水浒》中的故事,幽怨道,“敢掠走朝廷命官,那不是金兵,就只能是反贼了……”
半晌没说话的张三郎这时站出来了,道,“大帅,他们不是反贼,只是这一带日子太苦……要是赶上年景不好,官府再催得紧,百姓们就只能逃了。”
“哼,”张俊一声冷哼,道,“确实不是反贼,但也不是百姓,不过是一群贼寇!”
两个名字,立场骤现,张俊、韩渊是纯粹的行伍世家;岳飞虽然是河北农民,但也从军多次,行伍出身;刘斌是大富商的儿子,生来衣食无忧;唯独张三郎,猎户出身,刚刚从军几个月,所以他的立场还站在农民起义军一边,这完全合理。而且,他赵构,从小读着《水浒传》长大,立场也不由自主的往农民军那边偏。
于是,赵构问张三郎道,“怎么,黄村中有农民起义军?”
张三郎深吸口气,大概是平静一下,回话道,“大帅,现在看来,梁山泊旁所有的村子,都可能有人聚义。”
韩渊一听,大声道,“张三郎!你知道贼寇遍地,为何不早说!?”
张三郎白了韩渊一样,用从未有过的语速,慢条斯理的答,“我是磁州人,对梁山泊的事情,也主要靠耳闻。我只知道官军清剿梁山泊,清剿了十多年,怎么知道这么多年,还没清剿干净呢!”
韩渊和张俊这两个官军将领,听这话,腾地一下都怒了!双手握拳,两眼恶狠狠的瞪着张三郎,俨然如果赵构不在这里,就要暴打张三郎一顿的架势。
但,别看在都指挥里,张三郎是少数派,但到了百夫长、十夫长,贫苦出身的河北义勇,却是多数。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同情甚至敬佩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他们听得张俊和韩渊一口一个贼寇,还一副要打张三郎的架势,都投过愤怒的眼神,要不是军纪不让,恐怕也站出来了。
赵构感觉如芒在背,立即道,“够了,都够了,你们怎么回事,金军两次南下,国土沦丧、亲人殒命,你们还有心情吵架,怎么,都忘了靖康之耻吗?!尤其是你,伯英,你是义勇军的老大哥,应该像大哥一样,帮助弟弟们进步啊!”
赵构一提金兵,无论是官,是兵,眼神里的埋怨立马都消失了。张俊听到赵构说他是老大哥,似乎十分受用,想起自己确实比张三郎大了十多岁,虽然小朋友先立了功,又不给他面子,但他这么大人了,跟三小子一般见识,实在可笑。张俊宽容笑了笑,甚至主动上前,拍了拍张三郎的肩膀,以示友好。
赵构见状,心说,卧槽,外部冲突,果然是转移内部矛盾的无上法门,这杆神奇的抗金大旗,他以后,可得天天高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