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工事构筑完毕,炮兵阵地构筑完毕。
游骑兵不参与集团作战,他们是讲究个人技战术的精英,是特种兵和侦察兵,于第一波出发,一天一夜不曾休息,忙于刺探敌情和清理战场。
游骑兵往返越来越频繁,敌情变得越来越明晰
匪帮大头目是东山省人,叫莫理高,年近四十,在帝国没有改革科举制度以前,还中过秀才,只是运气使然,当他准备努力混个举人文凭时,西风刮来,科举制度突然中断,全国上下办起了新学,只把他气得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大骂人心不古,世上妖孽横行。此后他象变了个人,行事偏激,见谁谁不顺眼,瞪谁谁怀孕。
东山省自古以来就民风彪悍,从古至今可没少出乱子。前几年北方大闹拳民,莫理高家乡就出了伙白莲教。愤世嫉俗的莫理高恨不得天下再乱一点呢,窝在家里偷着乐。自然,作为书生,他是不屑与妖魔鬼怪混在一起的,子不语怪力乱神。
却没想到,他的偏激早在家乡大名鼎鼎了的,白莲教起事第二天,大师兄就找上门,要他做军师。
当时他抵死不从,大师兄左劝不听右劝不听,直到这个二百五亮出刀子:“从还是不从”
莫理高才含泪从了。
再后来,国朝改变政策,打击拳民,真正的威权来临时,这伙白莲教立即成了飞灰。
不断请孙大圣上身的大师兄,走火入魔,真以为自己是孙悟空,和官兵对抗时亲临战场,嗷嗷叫着往前冲,被排枪轰成渣。军师莫理高,理所当然的成了老大。
莫理高不是二百五,立即改变策略,想要招安,国朝哪会听他的,以为自己是宋江啊,想招安就招安,反而不停打击,逼得莫理高真的要上梁山。
时者命也
这支队伍,在国朝打击下死的死跑的跑,眼看着就要散架当光杆司令,时逢北方百年难遇的连绵大雨。莫理高当机立断,伤兵不要,扔掉妇孺老幼,带着五百精壮逃进受灾最严重的辽省。后又冲进洪水蹂躏过后的某县城,抢了座军火库。
这下子莫理高撞了大运,军火库是北方战区的转运仓库,受洪水影响滞留在这里。堆积如山的枪支弹药,还有上百箱准备发军饷的银元,让莫理高幸福地晕了过去。
绝处逢生,莫理高不杀县官,撵走了事,盘踞县城开始招兵买马。又派人带一半的银元回去东山省,送给那伙著名的马贼,招揽他们过来辽省。
莫理高是秀才,有实战经验,很会理论结合实际,现在他有钱有粮了,派出人带着粮食四下乡村,开始赈灾,县城里也大开粥棚。一来二去,让他在辽省闯出名堂,队伍越滚越大。
马贼来了,民心收买了,队伍快要和大师兄再世时并肩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养活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庞大的队伍呢
抢老百姓肯定不行,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可是不抢劫又养不活手下上万人马。他找来几个头目合计,几番讨论下来,定下吃大户的方针。
方针既定,本省地主老财可就遭秧了。他连夜找来当地人了解本省情况,先挑几个民团弱的县城攻打。他不分兵,知道自己这批人是乌合之众,惟一的凭仗就是人多,点齐兵马一哄而上,那时人数也就万把人,可是有的县城连婴儿算上也没有一万人,自然而然被他打下来。搜刮城里的财主之后,去乡下,去每一个有地主老财的地方,抢。然后又赈灾,然后又招兵买马,然后又抢。
就这样,他带着人马象一群蝗虫,席卷大半个辽省。
直到今天,已经膨胀到三万多人的匪帮,准备抢十六标旁边那座城市。
莫理高身为辽东巨匪,其实名不符实,他长得很斯文,身材不高,还很瘦小,一点也没有土匪的样子,反而象个书生。此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通住16标的大道中央,身披绣金线的金黄大氅,头戴纯金做的金冠,身后两面金色大旗高高竖起,上面写着红通通的两行大字:“除暴安良,劫富济贫”。
第七章 秀才莫高理(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