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战场突然陷入了短暂的死寂,双方再也没有一个士兵在接触,出城的明军和那逼近城墙的清军大阵不过隔着短短的两百步距离,只是城头上的喊杀声依旧。
随着清军的在整顿兵马,明军中军里旗号挥动,本来是一个大方阵的汉家军人潮涌动,队形又有变化。
汉家军没有足够的骑兵,于望手里仅有的两百多骑还是重金砸出来的,是手里宝贝中的宝贝,因为骑兵的靡费巨大,先前肖先生还是有过抗议,不过再宝贝,看来今天也是要豁出去用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骑兵少就不能做大军两翼的防护,眼下可不能一开始就拿出去拼光,要在关键时刻启用。
随着于望的命令,旗号挥动,鼓声响起,汉家军阵型伸缩不定,很快就形成了“偃月阵”。咱中国老祖宗战争里历来讲究有效的作战阵法,每个时代有自己特色的军阵,历史上有名的如:锥行、鹤翼、鱼鳞、锋矢、方圆等等。
此次出城大战,于望选取了最有利于在这环境中发挥的“偃月”阵,就是将兵力主力集中于正面而作“正兵”,次之将剩余兵力集中于两翼来用作守御的“奇兵”。
偃月阵,正面攻击力强大,防御也是不俗,但是此阵有个毛病:“有前权而无后守”。
如果真正在野外和鞑子兵野战,清兵贯用中路死兵压上,两翼及后部上用锐兵突击的战术,明军是没有任何的地方是安全的。再说鞑子骑兵彪悍,弓马娴熟,其铁骑无论是弓箭使用、冲击力还是护甲都较好,在野战中偃月阵如果遭遇八旗骑兵的兜底冲击,其命运令人堪忧。
整个偃月阵就像人们捏紧出击的拳头,力量都集中在正面和两侧,猛是猛了,但是没有后防。
但是此次汉家军是背城而战,后顾无忧,可借助高墙上居高临下的火枪队来增加防卫力,故不惧清兵作侧面和后方的冲击。而那两百多骑则是缩到大阵中央,在战情最严峻的时候作为速援的主力。
清兵今次南下,一路急行,到了马头营就是开战,根本就没有时间打造一些笨重的攻城器具和投石机,减少了对汉家军的牵制威胁。目前唯一对清军有利的条件,就只在稍微占优的人数,和那些清兵强悍的个人战力。
鞑子兵苦战一日不下城池,士气衰退的厉害,现在已进入快天黑的阶段。夜战,不论是明军和清军都是有所顾忌,其中变数太大,所以于望料定清兵自诩野战无敌,明军肯出城应战,鞑子只会谢天谢地,希冀能速战速决。
于望的战术是防守反攻,等大挫清兵锐气后,再转守为攻,给那些清兵一点颜色看看。此次汉家军倾巢而出,除了先前被打残的梅仁信部,和现在还在城头坚守的马老六部,剩下的王力右哨、李舒的左哨、和手里亲掌的一个亲卫大队,尽数出击。
去年经过扩编后,如今的汉家军一个哨的编制为四个甲,总数为二百九十六人,如此加上于望手里的亲卫大队,这次出城的总人数达到近一千人。
在于望眼前列阵的汉家军将士人人肃然,寂然无声。他们尽数身披铁甲,在其他各地大明官军里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幸好,于望往日大肆贩卖私盐的那辛劳没有白费,重金砸入之下,虽然鞑子大弓重箭厉害,但在眼前大战中,这些官兵的防护好歹也有了。
汉家军里的编制是火枪兵和长枪兵比例为一比二。眼下这些火枪兵俱都列阵最前方,他们分为三排,环绕大阵,人人手持火枪肃立。
火枪队后就是一排排的的长枪兵,此时他们纷纷右手持枪,左手人人持着山寨大盾,在前面清兵的攻城战中,汉家军吃够了清兵弓箭的苦头,幸好后期吏书署指令军器局大肆打造盾牌,如此解了燃眉之急,他们此时既是长枪兵,又是盾兵,如果大战时清兵弓箭猛烈,他们可以齐齐举起大盾来遮护整个大阵。
这个时代,排兵布阵,并不是后世人们所想的那样人挤着人,人挨着人,其实这士兵与士兵之间,行列与行列之间不能排得太密,需要留出一定的间隔距离,如此各种兵器才能施展,队形才有变化的空间。
所以,在战斗里,每当前阵的火枪兵开火后,就可以缩进大阵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大阵里他们可以重新安装弹丸,再伺机出击。
除了这些主力战兵,在他们每个小阵里,都有鼓手和旗手,他们在负责传达中军的各种命令,汉家军每个小队里又配置了一名军法官,此时他们不仅仅是负责平时的军纪纠察职能,现在还委任了督战的重责。
在整个大阵中心,就是于望的亲卫大队和夜不收哨,他们除了作为预备队外,还可以作为关键时刻的突击主力。
晚风徐起,吹来了一天日头下暴晒的黄土蒸腾之气,中间又夹杂着浓厚的战地血腥之气,重装列阵的汉家军将士,虽然人人汗出如倒浆,但是人人如钉子般的站立,并没有任何丝毫举动,各哨各队旗帜飘扬,将士们都己经准备就位,各人紧握手中的兵器,就等着接下来的战斗。
大阵森严,眼前这一千来号人是马头营所有的军力,如果接下来和鞑子兵作战,取胜了还好,如果失败了,那就万事休矣。
随着明军的出城结阵,随时可能会冲击那些架了云梯的地段,如此,清兵既要攻城,又要抵御城外的明军进攻,战到如今,清军已经再也不敢小觑对面的对手,如果再持续两头作战,顾此失彼,或许两头都要落空。
清军甲喇章京谭泰征战多年,经验无比丰富,眼前的明军格外难啃,既然半天登城也没有拿下城池,大清勇士士气已衰,再打下去也不见得讨得好,不如集中兵力,先吃了出城的这股明军主力。
只要拿下了出城的这股明军主力,再取这眼前的城池,易如反掌耳!
随着清军大阵的号角齐鸣,谭泰大声喝令鸣金收兵,号角声远远的传出,响彻了马头营整个战场的上空,那些正在城头作战的那些清兵都是一怔,很多人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都是纷纷从城头撤了下去,从各云梯处遁走。
终于可以离开这该死的“磨面作坊”了!其实在城头上苦战的清兵们早就怯战了,只是摄于清军平时的军纪森严,当听到退兵的号角,那些白甲兵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翻身下梯。
见死战不退的清兵忽然离去,城头的汉家军将士人人脸上都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虽然知道于望大人为了解围,亲自率军出城决战,但是眼前清军撤走的如此干净利索,他们还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诈计不成?
随着城头清兵的一空,众将士又重新扑到垛口边,各人都往城下看去,却见先前攻城的清兵如潮水般的后退,却是不似有诈。
登时城头上欢声雷动,随着胜利的战鼓激昂敲起,汉家军纷纷抬起城头上那些战死的清兵尸体,雨点般的扔下城头。
城头上的汉家军在欢呼胜利,出城的这些官兵个个也是面露喜色,此次出城决战,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击退清军?
既然上了城头的清兵撤了,如此他们在这场接下来的生死大战里,可谓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汉家军军阵里,满脸络腮胡子的王力看到清军的突然后撤,留神看了一会后,嘎嘎笑道:“若论兵将质素与训练,鞑子兵均远不及我汉家军,鞑子兵除了个人武勇些,还有些何长处?都说鞑子兵悍不畏死,可咱汉家军更是不怕死!看来,我汉家军今天一战,必然会获得胜利!”
顿了顿他又摇头换脑的道:“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鞑子一上来就是最次等的攻城,想来鞑子兵那首领也是猪一样的人物!而现在咱于望大人一出手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看来,于望大人的美名要加进古往今来的这中华名将榜上了。”
第一零九章 形势(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