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这么诸多的将官,道场外的广场上也聚集了无数阵亡战兵的家属,整个祭祀过程沉重又庄严,不时听到那些百姓的低声哭泣。
如此规模庞大又严肃重大的场合,于望也不过只是略微和孙忠明打了招呼。人死大如天,孙忠明心里不仅不为忤,反而还毕恭毕敬的上前,在大殿灵堂里,在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牌位前恭恭敬敬的上了香。
接下来就是全马头营的集体送丧,整个马头营几乎倾巢出动,孙忠明也一体参加。早在战后的第一天,吏书署就已经派出大批人手,在城外一里地外一个向阳的坡地已经挖掘好了简易的坟墓。这里以后将专门做来安葬战死英烈的英烈园,按于望的指示,以后这里还会兴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祠庙,派太一教道士专门进驻,不论什么时节,都有香火供奉。
此战汉家军伤亡巨大,如此多的战死战兵当然没有可能人人拥有棺木。时值盛夏,这些烈士的遗体必学要及早安葬,避免引起瘟疫。吏书署只好统一用三尺白布包裹住烈士遗体,同时用草席遮盖,限于条件有限,这就是这些战死英烈所得到的最后待遇了。
从中午太一道场冗长的法事完毕,到了黄昏,马头营城外就满是密密麻麻的送葬队伍,只见白幡如林,纸钱四处随风抛洒,所有军民尽数披麻带孝,前往“英烈园”给壮士送行。期间那苍凉凄厉的唢呐声直冲云霄,沙哑无力的小班锣敲动声响震裂人心,人们放声痛哭,一路挥撒的纸钱撒落一地,大地白茫茫一片。
都说“恸哭六军俱缟素”,如果谁真的处于这场景,此情此景,又岂是区区这么一句诗能描述的完全的?
在送葬队伍前列,一众人抬着一溜的花圈。原来处于这个时代,中国并没有制作花圈的习俗,花篮倒是有的。听肖先生说,传闻大明沿海各地有些红毛番子或许有此物也不一定。当即于望简单的述说了花圈的形状,命令吏书署紧急制作。
此时,众人抬着的花圈上,俱都挂了挽联。其中之一是于望亲笔题写的,其上写到:“血染征袍负雄姿,看汉家军第一血战,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期望痛何如?”。
肖先生曰:“伟哉大明兮,战绩辉煌,沙场殒命兮,壮志无违。”
王力曰:“汉家之英,民族之雄。”
李舒曰:“勇夺虎熊之力,立功扬大明声威的第一批人。”······
如此林林总总,马头营里凡是有资格写点什么文字的人俱都书写了挽联。当然了,说起文理通顺对偶押韵,文采意蕴,其中于望和李舒最糟糕。王力虽然写的短,但是简单有力,比起于望二人反而是好的多了。
孙忠明身处其中,看到如此浩大的出殡队伍,看到人们纷纷痛哭流涕,他忽而脸色铁青,又忽而咬牙切齿,相必此时的他感触良多,就是不知道他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整个葬礼结束后,肖先生又宣布了战后对于这些战死家属的抚恤和伤残退伍人员的安置。
吏书署声明:防守大人承诺,战死烈士家中原本分下的田地,不可剥夺!烈士家里有幼小子女的,有年老长辈的,吏书署一力承担抚养成人和老人的赡养送终。烈士家属每户将发下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金,以后每年他们家中田地的耕作,由于这些烈士家属缺少壮劳力,吏书署将安排义务耕作队帮忙耕作。
残退役的军士们,除了领到四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外,以后凡是吏书署所属各级实务部门,将优先录用他们为职,不论马头营条件怎么艰难,防守大人都会保证这些伤亡将士退役后的生活无忧。······
吏书署的声明,让那些烈士的家属感激涕零,也让退役的伤残战兵松了口气。在如今的大明,人命低贱不如狗,换在朝廷,死掉多少士兵,重新征集招募就是,哪里会顾及这些战兵的身后事?
虽然大多数人都坚信防守大人不会抛弃他们,但是说实在的,在没有确切听到吏书署的声明前,他们心中还是打着小鼓:“自己家里的壮年男子已经战死!自己一家再也没有利用价值,换在其他卫所,也就是拖累卫所的根源,那些卫所不说有这么好的善后待遇,不把他们一家人赶出卫所就不错了!”
吏书署的声明安定了马头营的人心后,同时也坚定了广大军户继续为防守大人战斗和效力的信心。
今天参加葬礼的还有大部分新从海岛流民里补充的新兵。本来这批新兵当时为了得到参军的名额,为了自己家能够真正加入马头营序列,当时就已经是打破了头挤进来。
此时听到吏书署的声明,他们纷纷眼中露出坚定的神色:早就听队伍里的老兵在吹嘘如何战胜了鞑子兵,他们又杀掉了几个狗鞑子,咱也不是孬种!防守大人有如此周到的条令,咱这些大头兵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战阵上拼命厮杀就是!大命不死,那就是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死了,年年有香火祭祀,总好过这些灾年在逃亡途中各种意外身死的孤魂野鬼!哪怕是战死,那也值了!
······
夜晚下的马头营千户官厅,灯火明亮,忙累了一天的于望隆重的接待了孙忠明一行人。孙忠明表现的诚惶诚恐,哪里有上官视察下属的威风和架子?相反,他不仅仅是仔细的观察于望的脸色,还不时小心的陪着笑脸,比起伺候操守大人的那种殷勤也不遑多让。
对于孙忠明表示代表朱雨泽大人前来慰问和视察,于望表示感谢,酒席过后,孙忠明就是要求查看于望斩获的鞑子首级。
第一一七章 孙忠明的确认(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