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陛下所言,臣还有最后一事,斗胆直言!相国李斯一己之心太重,臣担忧……”
“担忧何事?卿但说无妨!”当初李斯正是赵括一力举荐的,在赵嘉的印象中,两人向来是心心相印,今日骤然听到赵括这样评价李斯,赵嘉一时间也有些惊讶了。
“老臣只是心中隐隐不安。”赵括艰难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从即墨回到临淄没几日,皇帝的东巡车驾就再次匆匆起行了,那日赵括的一席话令赵嘉皇帝骤然感到了朝局风平浪静下的暗潮涌动。自古以来,君王暮政皆是内忧大于外患,这两年自己身体明显大不如前,也该是到整肃朝局,确立储君的时候了!
赵嘉皇帝此刻只想着能够尽早地赶回长安,可没想到,车驾尚未到达故都邯郸,他就因偶染风寒,在沙丘行宫一病不起了。
“汝等皆退下……只留李斯……!”赵嘉皇帝面色苍白地颓然靠坐在卧榻之上,“将刘邦、韩信、张良三人也一并给朕喊来……”
待内侍与太医们离开后,偌大的寝宫中死寂得就仅剩下了皇帝粗重的喘息声:“李斯,朕……怕是到头了……”泪水毫无预兆地爬出了赵嘉紧闭的眼眶。
“陛下微染小恙,断不会有事!”听皇帝这么一说,李斯当即扑倒在地,哽咽着劝慰道。
“李斯,汝可是忠臣乎?”赵嘉皇帝忽然睁眼,目光如炬地死死盯住了李斯。
“陛下!李斯出生入死数十年,焉能不忠?臣若有丝毫二心,甘受千刀万剐之刑也!”李斯颤抖着身子,信誓旦旦地说道。
“起来吧。”赵嘉皇帝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是异常清晰,“朕命卿即刻返回长安,传……传朕遗诏,立赵平为储……储君。”赵嘉皇帝艰难地坐起身,从卧榻一侧的托盘中取过一卷帛书,颤抖着递到了李斯手中。
“陛下,臣连夜便走。”李斯抹了把眼泪,然后双手捧着帛书站了起来,可他等了半天却再也没等到赵嘉皇帝的只言片语,“陛下?”李斯忍不住抬头一看,只见皇帝竟已是双目圆睁,气绝身亡了。
“陛下!”李斯骤然一个激灵,但觉浑身一软,几乎就要瘫了过去。
当内史刘邦、大将军韩信及郎中张良奉诏赶到寝宫时,空荡荡的寝宫中只有李斯一人紧紧抱着皇帝冰凉僵硬的尸身闷声抽泣着:“陛下……醒醒啊……大赵不能一日没有陛下……”
张良眼尖,一眼就瞥见了李斯慌乱中掉落在地的那卷帛书,他于是趁其不备,俯身拾起帛书,悄悄递到了刘邦手中,附耳低语道:“刘公且看,陛下遗诏。”
刘邦接过遗诏,匆匆扫了一眼里面的内容,然后上前一步,将帛书放回到了李斯身边。
李斯一摸衣袖瞬间反应过来,他急忙一把抓起帛书,厉声斥责道:“大胆刘邦!竟敢私窥遗诏!汝可知罪乎?”可无论李斯怎么骂,刘邦皆是一言不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陛下骤然崩逝,不知相国大人今后有何打算?”张良骤然发问道。
“郎中大人何以教李斯?”李斯板着脸,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张良随即肃然一躬道:“下臣断不敢言教,惟有一言,请相国大人斟酌。”
“说。”李斯沉默了良久,这才轻轻放下赵嘉皇帝的遗体站了起来。
“赵平资质愚钝,且贪于玩乐,若为皇帝亦是庸主昏君!”张良并没有理会李斯愈来愈阴沉的面孔,继续说道,“今内史刘公,敬贤爱士,英明睿智,天下臣民无不感其仁义之心!若相国能拥刘公为帝,定能开创一代崭新盛世也!相国以为张良之谋如何?”
“大胆张良!竟敢出此悖逆之言!老夫今日便是血溅三尺,亦当替天下去奸除佞也!”李斯猛然暴起,一侧身顺势拔出放置于王榻旁的护身长剑,径直搭在了张良的脖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