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人间无颜色,寒枝更胜万木春!”
……
诗歌朗朗,声虽不大,但清晰入耳,仿若一缕清风压过了杂音,清晰地传遍了每个人的耳朵。
通篇毫无半点艰涩,文字简朴,连七八岁的小孩也能听懂。
但诗中之意并不半点粗鄙,更有一股莫名的意气于其中,让人不知不觉间心生敬重,不敢再大声喧哗。
不知不觉间,外面沸腾声渐渐平息。
但浓浓的好奇心还是让他们眼神交流,小声议论。
“里面有人!”
“那书生没死,还在念诗呢!”
“这不是凶宅吗?难道是假的!”
“怎么可能是假的!之前都死了五个人了!”
“那这是怎么回事?”
“只有这个可能,就是这书生已经将凶物给除了!”
“这怎么可能?”
“冬天槐树都能开花,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这倒也是!”
……
虽然不敢大声喧哗,但那窃窃私语的声音却不绝于耳,透着浓浓的好奇心。
更有一个个脑袋探出头来,不时向院里望来,探头探脑,当看到古峰时,立刻惊吓地退了回去,但很快又有其他脑袋小心翼翼伸了出来。
古峰见状暗暗好笑,但同时心中也直犯嘀咕。
冬日槐树花开,这等异象还是太骇人了!
一点也低调不起来,引来这么多窥视。
再这么下去,就要耽误自己读书了!
大明文风鼎盛,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是头等大事,若无功名在身,简直寸步难行。
童试在即,正是一心闭门读书的时候,实在无心去管其他杂事了。
现在院外人声鼎沸,自己这么一出去,非要炸锅不可。
还是老老实实宅着吧!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如此,不如读书……
古峰重回屋中端坐,拿起四书五经朗朗而读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书五经的内容早已尽在心中,但随着一遍一遍默读,圣人微言大义如同高山之流水,在心头回响,一种微妙的明悟升起,虽然只是淡淡,但却如空谷来风,久久回荡不散。
识海中一棵文胆淬亮,迸射出莫名的光华。
他念诵之声朗朗,渐渐升起一种无形的意味,在虚空震荡。
从四面八方而来,不知来处,却回荡在人心田中,带着特殊的韵律和节奏、
大礼、大乐、大雅……却以最平淡微妙的方式展现出来。
不知不觉中,所有的喧哗全部平息。
院外众人噤声,不敢再升起半分冒犯之心。
他们恭恭敬敬地弯腰鞠躬,小心离开了,连步伐都是如此之轻,仿佛夜间行走的猫,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读书人虽往往手无缚鸡之力,但自有一股力量,发起于内心,无形无质,却是如此地有力,令人本能心生敬畏。
大人们纷纷离开,但却有一群孩子留了下来,抬头望着高高的院墙,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
赤子童心。
不知道为何,这些原本老夫子口中枯燥的文字现在听起来,却是如此地……动听、高雅、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