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麻烦吗?你喜欢麻烦别人吗?你喜欢被别人麻烦吗?
这一系列问题看似简单,但能反映出很多为人处世和如何做人的道理。在吃完早饭后,去教学楼接开水的时候,恰巧碰到班长和团支书,在其中还有一个虽然不是班委,但是却在社团和学生会等平台活跃异常并且身兼数职的班级同学。
他们似乎在谈论着什么大事件,以至于我刚刚走近他们,他们便作安静状态,像是刚见到彼此一样在做着所谓的寒暄和避之不谈的“大事”。
当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已经从刚开始的“好打听”到现在的过耳不闻,礼貌打声招呼后,微笑着离开了。尽管对此嗤之以鼻,但是,理性告诉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直以来,我就非常讨厌这种行为和故作玄虚的“大阵势”,且对这种做法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家做事情不能干脆利落,光明磊落一些呢?遮遮掩掩的样子就像是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小丑,明明表演错了,却还垂死挣扎,以为用尽全身力气就可以掩饰自己犯过的错误,但越是这样,观众笑得越是开心。
站在观众的角度上看,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搞笑环节,而不是一场以人为依托的不小心表演失误,这一点,反而还增加了他们观赏的趣味性。从某一个旁观者的客观角度上看得话,瞬间觉得麻木寻欢作乐的人真是可悲,当然,更可悲的是小丑扮演者本身,因为,为了完成更好地娱乐搞笑效果,在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已经分不清自己的身份了,究竟表演节目的小丑是自己,还是说我还是那个只是为了表演才进行的一种模拟性质的装傻充楞的普通职业表演者呢?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过这样让别人觉得相似的场合和做法,如果有,我真是觉得自己值得好好反思一下,如果没有,我也要警惕自己,不要在以后处理类似事情时,做得光明磊落一些。但究竟当事人心底有怎样的想法,或许只有当时人心里才会想得明白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高中时候在高中进过学生会的缘故,上了大学,我对于进学生会和社团反而并没有特别大的热情,更觉得不进入这样的学生组织是一种清净,也能更多的花时间在自己的身上,利用大学的闲暇时光更好的充实自己,因为以前就有特别喜欢看书的习惯,大学的图书馆馆藏甚多,每天不去看上一两眼,哪怕只是浏览一下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不去翻阅,不去借阅,单单是欣赏书名,就足以满足我短暂的精神需求,如果不去,那简直是一种白白的浪费。
但是,事实并不如我所愿。
我的大学生活里没有学生会、没有社团,但仅仅是生活委员一职就已经打破了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所有幻想。从此,一年一次的关于助学金信息统计和个人填表的事项,就把我从美好的幻想里拉回了现实,我不得不承认,作为大学的班级干部也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在最初做生活委员的前两年,我还是充满热情和心怀感恩的,并且把这些当作是在磨练我的意志力,而且,作为班级干部,自身职责就是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的嘛,这样做,才能在将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嘛。因此,我常常想到一句话,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麻烦,正如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后来,我不仅没有从这些经典名言里获取力量,相反地,我还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我开始抱怨同学之间的不公正、不公平,但还是忍不住想要为他们做更多的事,以此来证明自身的、以及我作为班级干部的存在必要性,想要引人注目、想要获得关心、想要被人认可和肯定。
但,这都不是我抑郁和逐渐变得社恐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是我高估自己,是我把所有人都当作跟我一样的人,我忽视了人的本性,习惯成自然,懒惰和伸手可得的贪欲等等,我不想一一细数,,但是却只能选择忍受和离开。
对当时的我来说,麻烦似乎是一个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不是她有事,就是他有事,起初,我很耐心的一一讲解,并给予我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逐渐的,我已身心俱疲,自己还是一个烂摊子,怎能给别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呢?
我的抱怨和我的不理性、我的熬夜和我的辛苦,我没有向别人说的太多,因为就像胡一天在《小风暴之时间的玫瑰》里扮演的高山说的那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所有的担心和理解都只是在表达善意而已。
这句话没有毛病,就是这样,放在任何人身上,我们都可以这么说,这个话题的打开似乎回到了我之前一篇中提到了生物多样性,虽然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分析,但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遗传和变异。可能这些话说出来有一些冷酷和略显不尊重,但这是事实啊,谁不是从娘胎里遗传父母的基因,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发生了多多少少的变化呢!
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每个人的独特存在是有科学依据支撑的。
我也是在后来,在室友周周的开导和分析中,把原本不是自身问题归结到自身的那些问题重新审视了一遍,脱去防备和自我保护的盔甲,我似乎觉得身轻如燕。
我拒绝了一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帮助问题,因为以前的我总是习惯性的,好为人师一般的逮着一个问题就会给别人讲个不停,可能这一点奠定了我后来做教师的基础吧。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和接受程度不同,我们无法千篇一律的用一种一以贯之的方法进行讲授和指导,这也是谈恋爱中两种比较相对明显的做法,直给,即直接给与;另一种就是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在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心中想法。孔圣人讲的因材施教应该也体现了这一点的吧。
另一方面是尽管我们在他们遇到问题之前,就已经苦口婆心的对他们进行劝说,但依旧抵挡不住热血的少年们横冲直闯的狂热。尽管在过程中依旧会犯之前我们已经暗示或是明显提示过的问题,但可能这就是成长吧,在跌倒后重新爬起来。
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不去顾虑太多,恣意潇洒的生活。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去主动聊起什么了,尤其是在给别人帮助的时候,选择点到为止,剩下的就看每个受助人的悟性了。我不是把自己定义在圣母的概念里,只是想要个更多的人给予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今天看到他们微小的动作,我竟有些失落,为了纪念这一刻,我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一定想要得到些什么,只是从繁忙到闲散,这个过程让人变得有些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