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格莱美回来后不久他也接到了同一个电话,那次给他颁发了个省级的“青年五四奖章”,以嘉奖他为文娱产业做出的贡献。
他跟江南省政府的关系一向不错,乐享科技成立之后,省里曾旁敲侧击问过他今后的打算。他知道对方想问什么,直截了当地表明不会将公司迁出江南,金点和乐享科技也因此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
省里的荣誉他已获得不少,五四奖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疑惑的是,这个奖他已经拿过了,团委还找他干嘛呢?总不能给他连颁两个吧……
对方很快表明来意:“全国的五四奖章评选活动已经开始,每个省份有两个提名,团委和青联讨论之后,决定提名你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的评选。”
“全国?”
沈亦泽有些惊讶,省里发他一个五四奖章他不意外,毕竟名额多,各行各业都能照顾到,但只有两个提名,最终却能选到他的头上,他就有点不能理解了,一般这种奖项,不该是优先颁发给系统内的成员吗?
对方语气十分确定:“对,你准备一份书面材料,下周之前给我们,我们帮你递交上去。”
挂断电话之后,沈亦泽连忙上网查了下相关信息: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集中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参选此奖有五条硬性条件:
一、年龄为14至40周岁的中国公民。
二、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三、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作风正派。
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五、获得过省级“青年五四奖章”或其他省级以上荣誉。
条件不算苛刻,他一条条对照下来,发现自己每一条都符合。
他翻看历届的获奖名单,从小学教师到互联网企业老总,各行各业的都有,唯独没有文娱行业的代表人物。
所以选我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吗?
这是有可能的,毕竟沈亦泽和他的金点现在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版权巨头。
在音乐方面,他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都在他的公司,国内外的奖项每年都拿到手软;在综艺方面,近几年来,市面上绝大多数爆款节目皆出自金点之手,《好声音》等综艺更是输出全球;
在影视方面,金点坐拥全国数一数二的编剧团队,不仅产出过纯娱乐向的大热剧集,还创作出诸如《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热门严肃剧,春节期间上映的首档电影《疯狂的石头》,更是以不到两千万的制作成本豪取五亿票房;
在动画方面,金点联合萤火连续出品了《东归之路》和《疯狂动物城》两部佳作,全球总票房接近八十亿,后者还成功斩获今年的奥斯卡最佳长片动画奖,在国内掀起一股国漫热……
上述四个方面的成就,随便挑一个方面出来,就足以将其他文娱公司吊起来打了,四剑合一,说金点是当今内娱的领军者也毫不为过。
这样一想,江南省团委决定提名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他让文秘替他撰写书面材料,荣誉太多,三页纸都写不完,删删减减,最终只留下重要的事项。
材料递交之后,沈亦泽就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种官方的重大荣誉对个人和公司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能拿当然要拿,但他也清楚,这里面的水很深,他的关系几乎都在江南,真到了中央,他再牛逼,也只是个经商的,人家未必认他。
因此他将心态放得很平,甚至还没有安安激动,颇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泊感。
直到四月底,他见到了国务院商务部前来江南视察的领导,才明白事情并不简单。
从这位领导的口中,沈亦泽得知,今年下半年****将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受邀出席此次座谈会。
他这才明白,这个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是拿定了,并非江南省团委要捧他,而是中央想吸纳他。
尽管金点和乐享科技的体量还不够大,还无法跟腾飞、蚂蚁、全娱等巨头相提并论,但论影响力,就两说了。
沈亦泽虽然答应了不会将公司迁出江南,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别地开设分公司。
以版权为核心业务的金点可以不急着成立分公司,但乐享科技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自从短视频上线之后,公司规模便越做越大。
江南从来不是IT强省,本地的IT人才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为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开分店”迫在眉睫。
事实上,他早已受各地市政府之邀四处考察过,当时还觉得奇怪,他在政圈中耕耘得不深,怎么就突然这么受人待见了呢?
现在一想,各地政府肯定早就听到了风声,知道中央打算扶持他,因此纷纷给他开绿灯。
这也是为何江南政府会担心他将公司移出去,毕竟跟北沪广深比,甚至跟杭城比,江南的整体环境都是偏弱的。
究竟在那座城市成立分公司,这事沈亦泽一个人说了不算,还需要跟叶永新、魏守诚等人从长计议。
……
“我有新的目标了!”
从奥斯卡颁奖礼回酒店的路上,杨九安突然说。
“什么目标?”
“我要努力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沈亦泽微微一惊,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华人拿这个奖的难度甚至还要高于获得最佳影片,倒不是奥斯卡组委有什么偏见,而是国内没这土壤,沈亦泽长这么大,还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一部纪录片。
国内的纪录片绝大多数都是以剧集的形式播出,院线纪录片一年的排片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属实少得可怜,而且没有受众,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纪录片的观众少之又少。
没有销路,就没有投资,没有足够的投资,就拍不出足够优秀的纪录片。
但对安安来说,资金不是问题。
沈亦泽当即表示:“可以啊,你有什么想法尽管去拍,我给你投资。”
纪录电影的成本顶破天了也就一两千万,他随便卖个版权就赚回来了。
问题不在于钱,而在于题材。
他对纪录片的兴趣不高,只看过国内比较出名的几部,像《中国市长》、《大路朝天》、《穹顶之下》这种,国外的就更少了,在这方面,他能给安安的帮助非常有限——等等!
他忽然想到一部由美国人拍摄,故事主体跟中国公司有关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某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将其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员工的故事。
导演通过对工厂内大量场景的忠实记录,聚焦了企业文化、工人福利、劳资关系、国际分工体系等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议题。
304 亲家(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