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的布置很简单:泛黄的白灰墙,天花板上糊着报纸。阳光从木窗溜了进来,给屋里的一床火炕,一张饭桌,三把椅子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饭桌和椅子都是用原木自制的,粗粝而结实。墙上挂着的旧日历打着卷儿,还是大前年的。唯一称得上装饰品,是窗台上一摞摞“年度先进个人”、“成绩突出”、“森林防火嘉奖”的鲜红证书。
老沙盛汤回来,把碗搁在女孩面前的饭桌上,局促地搓着手:“家里没什么好吃的。我早饭还剩了点,你将就着先垫垫肚子吧。”
女孩迟疑地盯着碗里五颜六色,黏糊糊的面汤,轻轻闻了一下,没有喝。
老沙赶忙解释:“吃吧。没事儿,看着难看,但味道还行。我刚才已经喝过了。这是疙(gā)瘩(dá)——呃,疙(gē)瘩(da)汤。”他红了脸,纠正着自己土气的汉话发音。
女孩拿起木勺尝了一口,舔了舔嘴唇。接着,女孩捧起碗,把整个脸都埋在了碗里,就着碗边大口吞吃了起来。老沙欣慰地坐在炕上,静静地打量着眼前狼吞虎咽的女孩:她穿着白色长袖衫,浅蓝牛仔裤,还背着一个黄书包。橙黄色的渔夫帽下是一头细软的栗色短发,额前的齐刘海油乎乎的打着绺儿。小脸焦黄,下巴尖瘦,衬得琥珀色的眼睛出奇得大。筷子般细瘦的腿触不到地面,在裤管里直晃荡。她不是草原上的孩子,老沙默默地想。
很快,一大碗疙瘩汤被喝得干干净净。
“不够吃吧?我再给你做点别的。家里还有点莜面,做莜面鱼子?包蒸饺?搓猫耳朵?”
女孩摇摇头,声音细如蚊蚋:“谢谢,不用了。”
“哈,原来你会说话啊。刚才干嘛不吭声呢?”老沙见她开了口,心放下了大半。
“阿姨们说,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女孩的嗓音带着微弱的哭腔。
“哦,这样啊……”老沙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伸出大手,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沙德格尔,蒙古族,今年六十五岁。大家都叫我老沙。”
女孩怯怯地握住了老沙伸来的手。她的小手凉极了,老沙伸出另一只手握紧她,用体温暖着女孩,和蔼地说道:“现在你知道我的名字了。我们就不算是陌生人了,是不是?”
女孩认真地点点头。
“那可以告诉爷爷你的名字吗?”
“小雪”女孩轻哼出了两个字。
“哦,小雪——你多大了?”
“八岁。”
“可以跟爷爷说说,你是打哪儿来的吗?为什么会睡在干草车上?你爸爸妈妈呢?”
屋里安静得只剩下阳光的流动声。女孩低头搓着衣角,沉默了半分钟,才吞了一下口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是偷跑出来的。”
听了这话,老沙心又重新提起来了。他连忙问到:“从哪儿跑出来?”
“我从小住的地方,一个灰色的院子,叫儿童福利院。”
01 老沙和小雪(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