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阁老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临清钞关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临清钞关(2/2)


    用过午饭,张敬修正要午睡片刻,有二人上门说是冯保派他们来给张巡按当随从的。

    张敬修颇感心奇,当即在驿站小院内接见了二人。

    二人一见张敬修即叩头口称钦差大人,并奉上冯保的书信。

    张敬修打开信件,认出是冯保的笔迹,便认真看了下去。

    原来,这二人都是北镇抚司百户,是隆庆皇帝特意令冯保派来助他。而之所以让锦衣卫在临清等他,也是为了不引人注意。

    隆庆皇帝的用意是,让张敬修明里去查豪族诡寄投献、海贸走私,锦衣卫则在暗中调查,所以张敬修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天子钦差。

    另外,冯保信中还说,苏州织造局太监陈宪是他的干儿子,有事可以去找陈宪帮忙。

    张敬修看了信件,微微笑了笑,冯保叫他找陈宪帮忙是假,不要去查陈宪才是真。这些镇守太监,几乎没有几个是不作恶多端的。

    张敬修又与这两位锦衣卫百户聊了几句,得知二人一人名为宋金保,一人名为钱小川。

    二人在张敬修离京第三日,从京城出发,走加急通道,倒比他还早到了临清一日。在临清码头见他进了驿站,便特意赶在他用完饭后来拜见。

    ……

    次日一早,在驿站好好休息了一日的张敬修,神清气爽地领着家丁张大、张五徜徉在临清城中。

    至于游七,本以为能随着自家公子去感受一番临清城的烟花之地,孰料自家公子只在夜间去喝了几杯花酒就回驿站歇息了,让他好不失望,因此一早就借口说外出采买吃食,实则去码头花柳巷感受温柔乡去了。

    逛临清城,张敬修首先便去了坐落于“中洲”东起处的鳌头矶。

    这所谓的“中洲”,乃是会通河与卫河之间一块周围环水的狭长陆地,东南纨绮,西北裘褐,皆聚于此。至于鳌头矶,其名始于正德初年,因其砌以石,如鳌头突出。又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鳌足,而广济桥尾其后,时任临清知州马纶题名曰“鳌头矶”,胡有此名。

    张敬修来此自不是为了看景,而是因为鳌头矶乃是临清内最繁华之处,且位置极佳,登临其上,可望运河上粮艘麋集,帆樯如林。

    张敬修见了运河上的繁忙景象,不由想起名臣李东阳所写的七言律诗《过鳌头矶》,这会通河上确实是“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在鳌头矶眺望一阵,张敬修行至会通河边的临清钞关。

    宣德四年,因军费及皇室费用支出的增加,朝廷开始设立钞关征税填补国用。

    从此,大运河上就有了七处钞关,从南往北依次为:杭州、浒墅、扬州、淮安、临清、河西务、崇文门。这七处钞关与设在长江上的九江钞关合称为运河八大钞关。

    钞关是户部的派出机构,张敬修是穿越之后,才知道大明朝的商税征收,主要就是靠各大钞关。

    在翰林院时,他除了看嘉靖时的邸报外,最关心的便是朝廷财政,因此看过不少户部卷宗,知道这八大钞关可为朝廷提供关税近三十万两白银,其中临清钞关就可向朝廷上交五万多两白银,这才有“八大钞关,临清为最”的说法。而这些钞关关税,几乎已是除盐税外,朝廷最大的商税来源。

    对于这个数字,张敬修简直是无力吐槽,偌大的大明朝,除盐税外,其他商税居然只占了朝廷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着实是有些离谱。

    看过临清钞关,张敬修又去了临清城内。作为联接南北的枢纽城市,临清萃四方货物,各类商业店铺林立,光是布店、绸缎店加起来就不下百家,至于其余的杂货店、粮店、瓷器店、盐行、典当铺、客店等亦是不少。

    张敬修在城中一路逛下来,便默默在心中数过,临清城大小各类店铺应有六百多家,确实是大明朝屈指可数的商业城市。

    在这里,张敬修看到了大明工商业的发达与潜力。他也不由对更甚于临清一筹的苏杭神往起来。那两个地方,是张敬修心中的大明希望所在!也是华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