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杀了我爸爸,我要用你一城的老百姓来换!”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一儆百,变成了单纯的屠杀,还要被盖上,奉孝屠城的遮羞布。
这叫什么?
这是九州人最喜欢用的,比喻手法。
然而,杀降,或许可以理解为,杀一儆百,杀鸡儆猴,最初目的,在极小的概率下,可能会是为了减少之后的杀戮和罪行,所以才不得已用那些残兵败将的生命祭天!
后来,仁山从小有所成,变成了一个,野心越来越膨胀的坏人。
或者说,强者。
因为他可以肆意主宰别人的生命,让恐怖和绝望,蔓延九州,就从他自己开始。
看过前文的读者都知道,徐行去了两趟越城,第一趟的时候,就帮了仁山一个大忙,他做了一件事,一件,仁山一直都想做,可是一直都在犹豫不决的事。
其实,仁山是有荣辱价值观的,在他看来,他是臣,越王是君,如此,君臣关系,就确立了,但是,他又当又立。
心里面,希望自己早点可以掌握越城的一切,虽然也产生过弑君的邪恶念头,但是他始终还是克制住了。
直到徐行的到来。
毫不夸张的说,徐行的到来,改变了天下大势,尤其是改变了仁山的行为准则。
试想一下,越王突然驾崩,这时的老百姓们,虽然都高兴的合不拢嘴,因为一个沉迷享乐,只知道耍耍嘴上功夫的废物,终于死了。
“越王一死,越城非但没有乱糟糟,反倒是大家都挺高兴的,他这一死,可比他健康幸福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贡献大多了。”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越王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所以,大家不必悲伤。”
那么,问题来了。
名声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吗?
或者说,真实存在吗?
说起来有些奇怪,越王的支持者,虽然不多,但是仁山之所以还不敢自己亲自动手杀越城,还是因为,怕惹来非议。
俗话说,人言可畏,如果有心之人,借助这一次机会,拿这个当做热点话题,一炒再炒,甚至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多次加工,然后得出来一个非常恐怖的言论,误人子弟。
如此,仁山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了。
但是,徐行来了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诚然,徐行杀越王,是为了送个顺水人情,本意虽然是为了让仁山背黑锅,但是实际情况,似乎和原计划,有那么一点点差异。
仁山看到已经死了的越王,终于还是解开了心结,执着了很多年的隐晦,在那一刻,被彻底戳穿。
留下的,仅仅只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既然越王已经死了,那么也无需仁山动手了,更无需纠结了,只是,对于仁山而言,这一次,更像是一个僚机。
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隐秘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