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上,放眼处,碧野葱葱,沃野千里,两条蜿蜒小河静静的流淌期间。
从大槐树下迁来的先人来到这里,聪明的他们选择在两条小河中间平坦的土地上安家落户。
这中间有一个赵家村,是附近的大村子,一条大路从村子南边穿过,紧邻的路北面有个大院子,院子西侧就是村子里的主街。
这座院子就在丁字路口的位置,东来西往的人总免不了对着这个院子指指点点。
有的说:这院子真大!
有的说:这院子位置真好!
有的说:这院子有年头了!
它就是南大店!
是的,有年头了,说来话长。
这要从民国十七年说起,那是公元一九二八年的春天,那一年的春天格外的长,因为是闰二月,等到三月二十三的时候天气已经很暖和了。
门前的大槐树枝叶扶疏,树下有斑斑驳驳的影子。院子里的枣树已经吐出新芽,石榴树,苹果树,李子树枝叶已经盖满树梢,院子东南角的几棵楝子树和臭椿树上有鸟儿在声声啼叫。
这家的北屋里时不时传来痛苦的呻吟声,屋外一个年轻的男人踱来踱去。
看见接生婆出来泼水,忙上前问:“生了吗?”
“没有,她这第一胎,有的时候耗呢!”接生婆换来干净的热水,把肥胖的身子贴在门帘上,屁股一扭,转身进屋了。
院中的老者捋捋胡须,望着满园春色,心想:如果是个男孩就叫春生吧,这是我们赵家的长孙。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爷爷。
小时候,爷爷总是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
起初,我们兴致浓浓的听他的“老古经”,后来,爷爷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听腻了,总想着往外跑,去南院里玩儿。
南院就是人人嘴里艳羡的那个南大店,很大很大,我们住的院子和爷爷奶奶住的院子只是从它北边僻出来的一长条,分成了两个院子。
更多的部分是由矮矮的泥土墙圈起来的,爷爷在里面种了杂七杂八的蔬菜瓜果。
不放心我们姊妹的爷爷追出来,坐在葡萄架下乘凉,我们在葡萄架南边的小水沟边玩泥巴。
这架葡萄足有一丈宽,两丈长,是父亲从集市上买来的葡萄根发芽生根繁殖而成的。夏日间,无论外面如何的烈日炎炎,葡萄架下是遮天蔽日的阴凉。
坐在北边石凳上的爷爷环顾四周后,自言自语地嘟囔:“唉,破了,败了!”
又是以前,哼,有什么不一样,还不是一样玩儿,于是抬头问:“爷爷,那你小时候在这里玩泥巴吗?”
“我不玩泥巴。”爷爷捋捋胡须,眼神望着远方的院墙,轻轻地说,“那时候这院子里没有泥巴玩儿。”
“那院子里有什么?”我不明白的问道,“院子里的没有泥巴,还能有什么?”
“北边是车棚,南边是马槽,西边是店房和灶间,中间有一个大磨盘,院子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的。”
“那你玩什么?”
“跟着我爷爷听故事!”
“爷爷,那你也给我们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