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芷愕然,螓首轻抬:“大王怎会有如此想法?”
望着独孤芷带着疑惑的明亮眼眸,拓跋珪道出心中所想:“北方贺兰、纥奚、纥突邻约为兄弟,雄据玉龙;柔然称雄塞北;百万高车俯视漠南;西方铁弗虎视眈眈;南方刘显僭逆之心不死;东方慕容垂手握三十万雄兵,枕戈待旦。
我大魏处于四战之地,情势危如累卵,往后十数年,孤将亲领六军,翦除南、北、西三面强敌,再回师与燕国争雄,以图进军中原。
孤若亲征,国家后方自需有人镇抚,是以,孤意册你为王后,主持政理。”
“太后智谋不下高皇后,官民景仰,宗亲敬重,威望无人可及,王上应以太后总御国家。”骤闻如此大事,独孤芷表现从容,神色肃重说道。
深吸口气,拓跋珪宠爱地轻抚过她柔顺的青丝,正色道:“太后身染寒疾,万一事有不及,大军无法折返,必然引发内乱,立你为后,是孤深思熟虑的结果。
“后宫,不是藏娇之地,孤希望你做孤背后的女人,孤于前线,将大兵,取敌国,定疆土,你坐京师,镇宣室,统百官,抚百姓,不绝粮道!”
独孤芷语气惶恐:“妾本是罪臣之女,少不更事,才疏学浅,德行微薄,怎敢觊觎后位?”
“明德皇后马氏本罪臣马媛之女、恭哀皇后许氏为罪臣许广汉之女,二后俱为汉家贤后,若有人以汝父之事谏言,孤自驳之。
至于年龄,亦无需担心,孤祖母慕容氏,即是二八年华受封为后”拓跋珪温声回道,一一纾解她的顾虑。
顿了顿,拓跋珪又道:“不过,你的身份,需要有所变更。”
独孤芷略感诧异,眉头微蹙,却始终抓不到头绪。
拓跋珪沉声说道:“孤常听晋人说,独孤氏出自汉光武帝刘秀一脉,为沛献王刘辅之孙,度辽将军刘进伯后裔,孤意,令独孤氏承后汉皇室血脉,追认光武帝为祖。”
“倒也不用改氏,以刘为姓,以独孤为氏,阿芷你意下如何”。
王后,自然需要一个显赫的出身,拓跋珪已经为拓跋氏编了一个经得起推敲的世系,独孤氏这边只需照葫芦画瓢即可。
不过,独孤氏出自光武一脉还真不是无稽之谈,主要出自晋朝的舆论宣传。
以匈奴皇帝刘渊为例,关于刘渊的出身,天下有三种说法,晋朝官方称刘渊为汉室公主之后,冒姓刘氏。
民间或称刘渊为后汉度辽将军刘进伯之后,匈奴刘氏则自称汉宣帝刘洵长孙、淮阳王刘玄后裔。
刘渊本人志向远大,直接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举行祭祀,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帜,克定长安洛阳,天下九州得其四,完成了季汉君臣穷尽一生都没有完成的目标。
另外晋朝官方,对于拓跋氏的出身也是有定论的,官方宣称拓跋氏为汉将李陵之后。
按照晋朝官方说法,李陵在投降匈奴之后,受到且鞮侯单于厚爱,受封右校王,单于为笼络他,下嫁女儿拓跋,因匈奴习俗以母名为姓,后来李陵之子以拓跋为氏,繁衍生息,壮大部族,又融合了西迁的鲜卑族群,形成了拓跋鲜卑。
若真按照晋室的说法,拓跋珪倒是可以宣称陇西李氏,李陵在汉魏晋三朝评价并不算差,总体来说毁誉参半,《答苏武书》写得情真意切,令闻着倍感悲凉,加上太史公的遭遇,同情李陵的文人不在少数……当然,拓跋珪是无所谓元氏、李氏,还是刘氏的。
“妾听王上的。”独孤姓也就独孤芷与独孤信兄妹二人,魏王又承诺不改氏,她几乎没怎么抗拒,欣然同意。
而且,独孤芷也清楚攀附一个显赫祖宗的意义,这可是大汉国姓。
不提匡扶汉室的刘渊,再过五六百年,还有刘䶮、刘知远、刘崇兴复汉室呢?
第四十九章 后宫 (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