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本的地方就有投资,民国年间的上海滩也不例外。早在辛亥革命前,1900年后,由于美国汽车产量大增,由此带动了橡胶市场的迅猛发展,每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市场价却在12先令,利润高得惊人。国际资本疯狂涌入橡胶行业,一些在东南亚圈地的橡胶公司甚至连树苗都还没种下去,股票价格已经一涨再涨,风险一步步不断累积。
而这些投资的东南亚橡胶公司,大约有1/3在上海发行股票。仅1910年6月一个月间就有30家橡胶公司在上海挂牌募资,募集的资金量更是高达1350万两白银。此时的上海俨然成为全球橡胶资本市场的一大中心。随着橡胶最大消费国的美国在1910年6月突然宣布紧缩政策,国际橡胶价格随之大幅跳水,伦敦股市上原本最热门的橡胶股一泻千里,龙头股英国兰格志公司的股价在一个月内由最高点1675两跌至105两,惨烈无比。
橡胶股灾导致伦敦股市崩盘。上海很多钱庄因为介入太深而被深度套牢,根本无法脱身。当年7月,上海“八大钱庄”中的正元、谦余、兆康三家先后倒闭,另五家(森元、元丰、会大、协丰、晋大)也被拖下水。风潮闹到最后,号称“钱庄的钱庄”的源丰润、义善源两大票号崩盘,上海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一片狼藉。
而更为严重的是,那三家倒闭的钱庄,其资金来源竟是川汉铁路公司的修路筹集资金。股灾一到,代客理财的钱庄倒闭,直接导致川汉铁路公司亏空近300万两。而时任大清邮传部尚书并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的盛宣怀,以为这是民间的投机行为,政府理应拒绝为川汉铁路公司的亏空买单,由此引发四川保路运动,进而成为清王朝最终覆亡的导火线。
民国七年的上海滩,除了西洋商人于1905年创办的旧中国最早的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众业公所外,1913年,上海一些钱商、茶商等大商号也成立了中资交易机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用以进行期货交易、证券买卖。上海滩十里洋场,中外资本投资、投机的氛围长盛不衰。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证券交易开始走上正轨。
1916年,孙Z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派朱执信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然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十分害怕孙Z山革命党的一举一动,在充满戒心的疑惑下,以“法律没有规定此物”为理由,不予批准。
也许是在日本见识到了证券交易来钱的容易,革命党没有轻易放弃办理交易所。此处有一位国民党的“财神爷”不得不提——张静江。民国元老张静江,出身于上海周边太湖西南岸的小镇南浔,这是晚清时期中国最富的一个小镇,家资百万两白银者有二十多家,甚至拥有千万两白银的也有四户。请注意,此处讲的财富单位是两,而不是银元。要知道一两白银至少要价值二个银元以上。可见这个地方的富裕程度。而张静江家很荣幸地在镇上名列第二位,实打实的千万之家。
可张静江算不得是个安分的生意人,他在家排行第二,虽然从小因病脚跛,行走不甚方便,却于1902年,与好朋友李石曾一道跟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去了法国,在巴黎的繁华地段马德兰广场4号,办起了自己的商行“通运公司”,搞进出口贸易,经营诸如丝绸、茶叶、瓷器、漆器、文物、字画等。首开中国人在法国办公司、开商行的先例。由于头脑灵活,经营有方,挣到了法国人的大钱。
1905年冬,他回国后重返巴黎时,正好与孙Z山同船,他仰慕孙Z山,前去拜望,并表示可以资助孙Z山革命活动。他与孙约定,以ABCDE为序,倘电报中写A,即资助1万元,B为2万元,C为3万元,D为4万元,E为5万元。孙Z山听罢,自然是将信将疑。
两年后,孙Z山在日本东京时,同盟会本部经费匮乏,无计可施,想起了船上邂逅的那位奇怪的张静江,便按联络密码往巴黎发电报,电文仅仅一个字,即"C"。几天后,果真,从巴黎电汇来3万法郎,使孙Z山吃了一惊从此。此次,孙Z山的革命活动陷于困顿之际,便向巴黎求援,张静江有求必应,尽全力支援“革命”。不久,张静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了孙Z山的密友。
赚的钱被他大把大把地拿去赞助孙Z山闹革命,几年下来,不仅在巴黎没存下积蓄,反而负债累累。所幸张家家大业大,回国后他依然是上海滩从事文物古董的大资本家。
按照孙Z山的要求,张静江带着孙的小弟蒋J石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协进社"的秘密社团,具体进行组织谋划,策划成立交易所。不久,江浙财阀虞洽卿、赵家艺等人加入“协进社”,壮大了组织的财力。
既然北京的北洋政府防备着孙Z山的革命党,那么就由虞洽卿等人出面联合当时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温宗尧、闻兰亭等共任发起人,草具文书,提出申请递交给北京的农商部,申请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按说这次农商部应该予以批准了。可不成想正在蒋J石、虞洽卿等人积极筹备之时,此事被南通商界巨擘张謇所探悉,他马上通电反对。
张骞乃是清末状元出身,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912年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他任实业总长,后改任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他也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
他为什么反对呢?因为他是通晓这个物品交易所的本质的:那就是投机牟利,买空卖空!虽说具有募集资金的功能,但前几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股灾来临,大钱都被洋鬼子骗走了,剩下的痛苦打击只能国人默默承受。而且至关重要的是,一旦资本市场发生灾难,对中国薄弱的实业打击也是致命的。总之一句话:凭咱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对投机市场的理解程度,弄这个交易所,国人只有挨骗的份!
此时他也在打算建立棉花交易的交易所,按照西方国家的交易所通行的一区一所制,就不能多种经营,做了证券就不能再做物品;如单营物品,则做了棉花就不能再做纱布。他反对的第二个理由是交易所不能依靠外资作股本。所谓肉烂在汤里,以防止被西人(含日本人)掠夺。而他恰恰知道,这“协进社”的后面站着日本某政党所介绍的日本企业。
以张骞的身份地位,自然是可以影响到农商部的批准。所以本已经开始筹措资金的“协进社”不得不又开始与张骞论战。
对于上海这个“东方魔都”的巨大投机资本,不仅西方列强念念不忘,我们的东邻日本也是垂涎已久,妄图建立取引所,妄图操纵上海证券和物品交易市场。
1916年日本人山本久显等曾向上海日本总领事馆提出申请,要求依据英国法律,以资本金2000万元在上海设立取引所,经营有价证券、金银汇兑及其他交易,但未有结果。后山本等改依美国某州的法律,于1917年8月携带美国驻日大使的委任状前往上海美国总领事馆办理登记,试图在上海设立东洋信记保证取引所,但也未成功。1917年5,6月间,大阪株式取引所理事长等酝酿发起上海取引所,由其联络实业界等人士担任发起人。1918年12月取引所在上海日领事馆注册,在上海租界三马路正式开业,主要交易标的为有价证券及棉纱。
这个取引所本所总股份数为20万股,发行四万股公募。每股票面额为12.5元,发行价格为16元,仅此差额,日本人十六万股即获利近五十万元。可见开办交易所光是通过发行股票就有如此高利,更不要谈后续的各项收入了。也难怪受了人本人启发的孙Z山等革命党放不下这条生财的路子。
看到日本人注册开办了取引所,蒋J石、虞洽卿便以抵制取引所为借口,电请农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加之1918年6月,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了。这样,他们打算如果再批准不下来,就将在租界内先行交易,反会使日商取得专利。
这时的北京政权为直系军阀所控制,曹锟、吴佩孚不愿日本人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国事务。于是,中国以股票为龙头的第一家综合交易所被批准。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0年2月1日宣告成立,理事长为虞洽卿,常务理事为郭外峰、闻兰亭、赵林士、盛丕华、沈润挹、周佩箴等六人,理事十七人,监察人为周骏彦等。交易物品原定七种,为有价证券、棉花、棉纱、布匹、金银、粮食油类、皮毛,但当时并没有全部上市。交易所的买卖是由经纪人经手办理的。经纪人在交易所中缴足相当的保证金,在市场代理客商买卖货物,以取得相应的佣金。
看着报上的新闻报道,我决定注册一家“兴华号”的经纪公司取得经纪人资格,全力开展证券交易。兴华号总资本二十万大洋,向交易所申请经纪号为六十六号。春节前办妥手续,以二十八元的价格认购交易所本所股票二万股(1/4部分缴款)。
而蒋J石、陈果夫、戴季陶等人也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人,牌号是"恒泰号",由陈果夫充当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