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
伴随着歌声响起,余杨仿佛一下子回到十年前的余家村。
十年前,余家村梧桐山上迎来了一老一少俩个和尚。
见漫山遍野的梧桐苍翠欲滴,郁郁葱葱,于是决定住下来,挥手告别浪迹天涯的漂泊日子。
自上山以来,两人从不烧香,也不拜佛。
老和尚只管埋头搭建木屋,小和尚则拿钵盂下山化斋。
这首歌,就是当时余杨下山化斋经常唱的一首歌。
久而久之,村民得知山上住着两个可怜的和尚,穷得连剃头的钱也没有,于是起了怜悯之心。
心善的村民想邀请他们下山,可老和尚死活不愿意,只是在山间木屋中写字画画,山下如有黑白喜事,便帮忙写写挽联或喜联什么的,以此谋生。
村民见小和尚勤奋好学,老和尚博学多才,想生活不易,便请了村中几个德高望重的人连同好心的村长,带爷孙两人去派出所补办身份证。
因为山下是余家村,所以老和尚取名为余之安,小和尚取名余杨,此后两人以爷孙相称。
村民自觉做了一桩好事,料想两人日后必定会感恩戴德。
可谁曾想两人有了身份后,不仅留发做起俗人,连性情也完全改变。
老的依旧写字画画,只不过闲时兼职偷果偷菜偷笔纸。
小的长得一副人畜无害的脸,模样十分机灵可爱,然骗吃骗喝骗小孩。
老的还能帮村人写点字画,而小的是真的皮上了天,村民拿他一点没有办法。
其所作非人,纯粹图个乐趣。
这不,余杨闲着没事,便带着一群熊孩子去山中捉迷藏,等人藏好后,他却自个回了木屋安心练字画画,乐在其中。
熊孩子还以为自己藏的很好哩,在山里一藏就是一两个小时。
山间蚊子毒的很,咬了好几个包也一动不动。
村民一天到晚做不成事,只能漫山遍野的找娃。
后来,村民出资建议余杨去学校读书,只要读书了,他就不可能有那么多顽皮的时间。
那时候余杨还小,没有读学前园,直接进入一年级,所以比同班同学小了一岁。
年纪虽小,但上学后的余杨,终于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高价帮学生做家庭作业,然后低价转手给班里的其他学生,如此赚一部分差价,一次能赚十几块钱。
不仅如此,为了替爷爷余之安节省宣纸,每次在还同学本子之前,都要将本子后面空白的纸全部撕掉。
要是写一半,那空着的一半也是要撕走的。
用余杨的话来说,叫贼不留空。
村民无可奈何,一直强忍着,直到十年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