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齐人,他喜欢“道术”,曾经做过北齐的信州刺史等。
据《北史》和《北齐书》记载,他曾使用“灌钢法”冶炼钢刀及利用两种淬火介质进行淬火以制作刀具。
这是史书记载,历史记载他是炒钢法、灌钢法的发明人。
事实上,许央从师门的记载知道,他是墨家师门的弃徒。
此人生性聪慧,天赋惊人,特别是在冶炼一道,更是前绝古人。
只是,此人没有练武的天赋,只对机工一道感兴趣。
本来师门是准备将他培养成专门的机工传习,此人偏偏迷信道家学术,执着于炼丹长生。
师门当年几次都没有下狠心将他斩杀。鉴于当初綦毋怀文学炼钢技艺时,炒钢法和灌钢法均未成熟,浸染法更是尚未传授。
师门最终还是放手了,不忍扼杀一个冶炼大家。
本以为凭他一人之力,不可能将炒钢、灌钢完善的。至多他就是个高明的匠人,还是一个抽风要长生的匠人。
谁能想到,时隔几十年,世面上居然出现了类同于师门的制刀技艺。
许央三人在营帐里,都在考虑如何对待即将面见的这人。
“主公,一旦他泄露过密辛,我先回山门,通过独有渠道,通知所有门徒,对知道密辛者展开捕杀,格杀勿论!”
“至于他,暂时只能先稳住他。待将所有知情人除掉后,再处理!”
许田说的是最好的也是最合适的应急方案,可许央心里多少有些不落忍。毕竟,当初綦毋怀文也只是因为违背师门意愿,并没有主动要背叛师门,转投其他隐世门派。
甚至说他自己琢磨的所谓道术,也不是道家学术,而是炼丹术。师门也有相关的技能,只不过定义和目的不是丹药,也不是用于人为长生而服用,直接就是服务于炼器的。
许央知道,那都是原始的化学家。
这种执着求索的精神,许央还是敬佩的。就如綦毋怀文这人,也只不过是个痴迷于某个世界的偏执狂,并不是罪大恶极之人。
甚至在当时,也是因为师门不满他的路走偏,或者不符合师门对他的要求,而直接放弃了他,不是他主动要脱离师门。
想来这也是师门当初几次没有杀他的原因吧。
“他应该没有泄密,或者说当初綦毋怀文并没有告知他的后人什么密辛。否则,那李秀宁不会这样对我。”
“再说了,若真的他知晓并泄露了师门密辛,我也不可能继续留在俗世了,甚至师门的祖地都需要整体搬离。到时候恐怕都得离开!”
倘若真的是这样,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绝不能有一丝的侥幸,给师门带来灭门之灾。
墨家从被儒学挤下显学的神坛,就有些把路走偏了,曾经想以嗜杀来赢得胜利,后来又想着以止杀博取盛名,最后甚至走上了与名家类似的路······诡辩。
一直到百多年前,才有师门的核心入世,隐藏墨家门徒身份,博取俗世王朝的功名,从而尝试借政权传播墨家学术。
只可惜,正逢乱世,除了一些虚名,为不同的王朝征战以外,根本就没有时机去做什么,传播什么。
不是在征战的路上,就是在勾心斗角的泥潭里求活。这也是师父心灰意冷再归山林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汉时师门的一些做法,给王朝的统治者留下了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多少年过去了,所有的统治者,依旧遵循逢墨必究的惯例。当街残杀、暗杀、袭杀、毒杀,甚至发展那些达官显贵的贴身人,搅风搅雨。让当初的王朝皇家和世家门阀,到了谈墨色变的程度。
这些年做了很多事,却始终无法改变上层人对墨家的印象。当然,儒家掌控着上层喉舌也是主要的原因。
即便是现在,即便李渊李世民都算是开明的君王,大唐也是流传于后世最为开放的时代,许央也不敢奢望李世民会容忍墨家存世······门徒太多了,多到一个可以动摇任何王朝的地步,那个君王可以放心?
若真的有什么密辛被泄,许央敢肯定,自己必须得跑路了。
希望不会是最坏的结果。
“主公,不如先拿下他再说。”
许江脑子里也是肌肉,全是暴力。都不用许央说,许田直接给他一个白眼:“你当整个军营都是咱的人?还是你能把一万多人都杀干净还不留痕迹?”
在营区,估计是什么都不能做。
没一阵,帐外有人求见。
许央已经让许田和许江吩咐过了,两丈以内不得有人靠近吗,除了奉李公子之名求见者。
许江打开帐门,进来的是一个老头,或许年龄不怎么打,应该是经历的苦难多一些,看上去很有沧桑感。
“少年郎要见我?”
老头进来也不行礼,就直蹦蹦的站着,说话甚是无礼。
许江忍不住要踹一脚,被许田瞪回去了。
第六十一章 执念(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