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梁帝已经不再是壮年时那般精力充沛,可是对于权力的执着依旧深入骨髓,虽然萧景桓近来的作为深得他的欢喜,可是梁帝心中的执念却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一是担心自己设立的储君被萧景桓逼迫的倒台,那么自己的权威将会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二就是萧景桓身体里流淌着一半滑族的血液,他不知道萧景桓得知真相后会做出如何选择,万一萧景桓惦念生母,那么梁帝无论如何都不敢将皇位传给他,如果萧景桓以大梁为重,他或许还可以考虑考虑,所以梁帝才一直观察制衡着萧景桓的权利。
在外人看来,此时的誉王离储君之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所有人都在暗中观察,以便将来站队了可是如今朝堂之上发生的一幕却让人们捉摸不透了,梁帝显然依旧看重太子,否则也不会亲自出手将何敬忠弄倒中书省,一时间所有人再次选择了观望。
对于自己的基本盘萧景桓可谓是门清,即便是现在他依旧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表现,都不可能登上皇位,他所求不过是保全自己和自己现在在乎的人而已,对于外人的看法他也懒得去理会。
不理朝堂之上的纷纷扰扰,萧景琰此时审理庆国公侵地一案已经进入尾声,在萧景桓的指点下萧景琰都将刑罚一事交由蔡荃审理。
在朝中众人看来极难结案的侵地案,在萧景桓的支持下萧景琰和蔡荃雷厉风行的审理下迅速掌握了全部涉案人员的证据,所于着不过是看情况处理而已。
自从萧景琰接到萧景桓的传信之后,也将目光盯在了贪腐之上,在与蔡荃进行一番商议之后,决定依旧以侵地案处决涉案人员。
因为他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了多个重要的线索,贪腐一事不仅牵涉到了太子,就连萧景桓也难逃其中,这让两人不由得心生忌惮。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涉及太子和誉王,那么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党争,所谓的证据也就没有了任何说服力。
萧景琰思虑良久,和蔡荃进行了一番商议后,处决了一批和萧景桓有关联的涉案官员,只留下了太子一方的人员,将他们的供词和证据进行了整理呈交给了梁帝。
随着庆国公侵地案的结案,让大部分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让朝中众人浮想联翩,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誉王和靖王的关系还算不错的,就连蔡荃也多少和誉王有些关系。
可是萧景琰和蔡荃的做法却让众人大跌眼镜,所有人包括太子也都认为萧景琰和蔡荃两人真是谁的面子都不给,也都放弃了多余的一些想法。
可是得知确切消息的梅长苏却摇头叹了一口气,萧景琰的做法与他吩咐的完全是背道而驰,他明白萧景琰的用意,这样固然可以增加两兄弟的关系,可是这样一来他以后再想利用萧景桓只怕是困难了。
虽然萧景琰和蔡荃因为审理此案,无形之中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两人的手段也让众人心生忌惮。
尤其是蔡荃,此案涉案官员多达上百位,其中大部分都是经过他的手来进行的处决,可谓是一代酷吏,本就名声不好的他,如今朝堂之事更是没有人愿意于他打交道。
养居殿
萧景琰领着一众三司官员前来向梁帝复命,梁帝坐在龙椅上查看着结案文书,不时的点了点头,对于两人在滨州的大开杀戒丝毫没有过问的心思,因为在查抄这些官员府邸的同时抄没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这可是相当于大梁国库两年的收入。
既惩处了犯事的官员,也增加了国库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梁帝甚至有了再掀起一场大案的心思。
梁帝观看结案文书的同时,也敏锐的发觉了其中涉案官员的贪腐情况,不过都是一笔带过,只有偶尔指向太子的也是无关轻重。
看完结案文书之后,梁帝抬眼看了一眼萧景琰,以梁帝对这个儿子的了解,他不认为萧景琰有徇私舞弊的可能。
“嗯,景琰这次办案辛苦了,没有闹出太大的风波做的不错。”
第七十三章:三足鼎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