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泱泱地城南门外在一片开阔沙地上分做了数队。
本次充做护卫的牙军百人队在队将邓弘嗣的带领下列队完毕。正安静地站在那里。
其他人就有些凌乱无序地这一堆那一块的散布着,有几个拿着画板墨彩的画院画手,匠作院也派来了几个熟悉矿石矿脉的都料。
还有几个官马院的胡族马倌和牧子,驱赶着已经饿了一冬天,有些掉膘了的二百多匹军马去西桐草场放牧,这次也要结伴同行。
如今正是仲春,野外山间牧场才刚刚回暖,牧草新发,泉水微凉而不冰,马匹最是喜食。
此时也是举行祭马祖和马群入泽仪式的时节,也是一年中开始野外放牧马群的开始。
祭祀的地点通常选在水草丛生的各牧区,然后才会将马群放入,都是期望马群能够平安繁衍无病无灾。
西桐是官牧草场之一。位置大概是在西南方,金鞍山和南山之间的山口外的山间盆地。
从归义军管内最南端的军镇-紫亭镇出发向西,沿着祁连南山再走数十里处,便有一河谷山口,乃是进出河西与青海西部的天然孔道,唤做当金山口。
过了当金山口不远处,就到了归义军的最南边的牧区,西桐牧区,四面皆山,之间为盆地,有大小两个湖泊,叫大小苏干湖,小苏干是淡水湖,大苏干是咸水湖。湖泊四周是方圆百里的大片草原,水草丰美,可以放马千匹,是归义军最大的一块畜牧区了,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这时,城门中疾驰而来一队人马,当前打头的正是张承奉。
只见他身着锁甲,头戴红色幞头,腰胯镔铁横刀,骑着一匹枣红马,乃是正宗的青海骢,最是适应青海高原地区的环境。
因为不是出征打仗,所以没有带长兵,马背上只挂着弓囊箭袋和一对铁鞭以作备用。
身后跟着的就是团队新人,刚刚被使主提拔为随使押衙的阴善雄、张西豹、浑鹞子和罗盈达四人,都是各家族年轻一辈之中的佼佼者,如今充作张承奉的贴身护卫,随他一起出行海西。
四人马后就是跟着的马伯和吐蕃少年布日朗杰,做为此次行动的顾问和向导。两人各骑了一匹马,并辔而行,说着什么,似乎混得很是熟络。
众人呼啸而来,和早已等候在此的一众随从和护卫汇合。
张承奉见牙军阵容整齐,久经战阵,只是其他人就没有那么训练有素了,。队伍杂乱拥挤,便指派了马伯充作临时的队头,将除一队牙军之外的所有人都交给马伯分派管辖。
不一刻钟,竟也被马伯分派得有些样子,不再混乱不堪,勉强可以遵守秩序听候号令了。
于是约法三章,全队无论军民,此次行动皆执行军法,按照安排好了的行军秩序,谁先谁后,要有定数,不得违背。
张承奉看一切准备停当,便挥手大喝一声:“上马,出发”。
马队便排成了两列纵队,依次缓缓打马前行。
队将刀疤脸也没有和张承奉打招呼,按照战时出征的行军要求,招呼了一伙轻装马军,当先驰出大队,前出五里,为大队警戒开道。
剩下的马军分作两队,一前一后夹着中间的官员和百姓,迤逦前行。
按照计划,大队沿着甘泉水一路上溯向西南而行。
敦煌绿洲内,春播正在进行,沟渠交错间大块小块的田地上,勤劳朴实的唐人农夫正在扶犁耕田播种,田埂上的童子,见到队伍经过,就是挥手致意,很是好奇的样子。
阡陌纵横一望无垠,胡杨红柳掩映其间,一片生机盎然景色。
张承奉心旷神怡,便觉得这块土地乃至于生活其上的人民,充满着优秀的民族品质,勤劳朴实,善良隐忍,就像野草,哪怕被火烧掉,被寒风摧残,但是只要有春风,便会再次生长,不屈不挠。
我来到这里,不就是来保护他们和他们所创造的文明的吗!他们和这片土地都该被好好保护啊。
正想着呢,不知不觉出了城郊,也便是出了城周绿洲,引入眼帘的便是漫天的大漠戈壁,迎接队伍的便是迎面扑来的风沙了。
行进了三十里左右,来到鸣沙山西侧,甘泉水在此处拐弯折向东南。
拐弯处河水流速减缓,天长日久便形成了寿昌海,寿昌县就坐落于附近了。
寿昌海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湖泽,湖边芦苇丛生,青草遍地,湖中野鸭大雁等水禽在欢快的嬉戏捕食。
汉代的渥洼水,便是这里,相传这里出过天马,号为“渥洼龙种”。
马伯吩咐角手吹响三声号角,大队缓缓停下,稍作休息,人马饮水吃食后再行出发。
。。。。。。。。。。。。。。。。。。。。。。。。。。。。。。
张承奉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就在湖边周围四处兜兜转转,又向前奔出几里观察了河道,最后确定下来,这里就是后世党河水库。
后世利用河流东侧鸣沙山的山势延缓了河流流速,然后依山筑坝,将后世的党河水阻在此处地势低洼的大湖中,便形成了党河水库。
有了此水库,便可以在甘泉水水丰的夏季,将上游洪水泄入这寿昌海中,缺水季节便可以湖水引入水渠灌溉农田或者驱动水力机械了。
张承奉叫画手将此处的山势和湖泽画了下来,以备回去后研究方案对策。
第21章 紫亭镇(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