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永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永安城作为王朝京都皇城的繁华。
虽才相隔数天,可坐在王朝九龙宝座上的却已是另有其人,惠恭此次入长安的心境与上一次亦是截然不同,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由一队“龙武军”护卫的车驾仪仗从明德门入永安,由安上门入皇城,再由长乐门入宫城,直至麟德殿,一路上,永安城的繁华、皇城的巍峨以及禁宫的庄严,使自小在山中寺庙中长大的了空眼花缭乱,凡尘俗世中的极致,便是如此吧。
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组成,“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麟德殿作为永安城大明宫的国宴厅,东临太液池、西近西宫墙,高祖皇帝曾在此处宴请开国元勋三千五百人,至今,王朝的官员们都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可今日,这偌大的麟德殿却毫无歌舞升平之景象,殿外,两万“羽林军”将麟德殿围地水泄不通,一副如临大敌之象,中殿之中,新君李怡巍然高坐于九龙椅,一旁则站着新任“羽林军”左军将军、宦官程元振。殿内所有的摆设早已被宫人们清空,只剩下一桌素宴摆于中间。
惠恭方丈与了空行至御前,老和尚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念了一声法号:“阿弥陀佛,老衲惠恭携弟子了空,参见圣上!”
了空第一次面圣,哪里懂得什么礼数规矩,且师父也未曾嘱咐他要行什么礼数,只得依样画葫芦,双手合十参见,可心中却是失望至极。
八岁的了空对所谓的皇权知之甚少,闲来之时,他曾在佛国寺藏经阁内翻阅过一本无名氏创作的纬书《孝经援神契》,书中记载: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
从前偶然听得香客们说起皇帝亦称天子,住在那“金銮殿”之中,手握生杀大权,了空便暗暗咂舌,心中更加笃定这皇帝陛下必定如同天上神仙一般,通真达灵,瑞云环身。
可如今亲眼得见,这世人口中的天子亦不过是个人到中年、身着华服的肉眼凡胎,而脚下这所谓的“金銮殿”,与佛国寺中的大雄宝殿似乎亦是相差无几,想到此,了空不由兴致缺缺,相较之下反倒是那一桌素宴,做的极为精致,让他一连咽了好几次口水。
身为九五之尊的李怡居高临下,正藐视众生般看着这师徒二人,他本是想仔细端详这惠恭和尚到底是何方神圣,不仅视这重兵守卫的禁宫如无物,还取了他那愚昧侄儿李炎的性命。不想惠恭方丈此时亦是缓缓抬头,一双饱经风霜的眸子却犹如那悬于苍穹的两颗繁星,瞬间折射出骇人的光芒。
那光芒如同一个能摄人魂魄的无底洞,让李怡心中没由来的便是一紧,自御极以来,但凡有幸一睹天颜之人,哪一个不是三跪九叩,噤若寒蝉,眼前的老僧竟敢与他对视,与释门有着千丝万缕瓜葛的李怡暗暗叹息,且不论武学修为如何,单凭这一份过人的胆识,天下间又有几人?!若不是你犯下这滔天的祸事,惠恭方丈,朕真想和你好好聊聊!
程元振却是猜不透主子此刻的心思,见惠恭如此无礼,便厉声呵斥道:“和尚,你的膝盖是不会打弯吗?见了圣上为何不拜?”
程元振这个“羽林军”左军将军之所以敢在老和尚面前耀武扬威,除了一身不俗的武功以外,殿外的两万羽林,亦是让程元振有了十足的底气。
九重玄武仗,万岁羽林军。
大风王朝开国二百多年,国都的宿卫,便是一直由南衙和北衙两个衙门负责,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及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管辖,永安城的城防及治安,便是由“南牙”十六卫一体节制。
而北衙,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禁军了,有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总称为“北衙六军”,其中,右羽林、右龙武、右神武三军,驻扎在皇宫“大明宫”外,而左羽林、左龙武、左神武三军,则是大内的亲兵卫队,由皇帝的三个心腹宦官程元振、王公长、仇公武把持。
“羽林军”将士是由王朝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层层选拔而来,寻常百姓家甚至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个个皆为百战之兵,且训练有素,左手持坚盾,右手持长枪,银甲白缨,威风凛凛,皇帝大朝则执枪以卫阶陛,行幸则夹驰道为内仗。
在程元振看来,武宗皇帝之死,并非是“羽林军”之过,而是那已被斩首的前将军无能,故而,对于眼前这位看似垂垂老矣,实则能在万军之中取先皇性命的惠恭,他虽心存忌惮,但也有恃无恐,八千羽林挡不住你,二万羽林,你又该当如何!
李怡闻言却是摆了摆手,道:“罢了,大师乃是世外之人,这些繁文缛节就免了吧!请入席吧!”
“谢圣上!”
第二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