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

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1/2)

    .”

    会议室内。

    看着面前的论文标题,薛其坤院士下意识做出了一个有些滑稽的举动:

    只见他缓缓摘下眼镜,用指关节用力揉搓了两下眼睛,方才重新瞪大双眼望向了论文。

    然后

    嗯,那行字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有关高温超导现象机理的探讨》。

    见此情形。

    砰砰砰——

    薛其坤院士那颗获得巴克利奖时都没怎么波动的大心脏,瞬间剧烈的跳动了起来。

    在如今这个时代,超导概念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

    物理上,超导是材料在低于一定温度时电阻变为0的现象,转变后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上过高中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一个电路中,导线里的电荷在电压驱动下会像跑步运动员一样运动,从而形成电流,但经过导体的电阻会阻碍它们的运动。

    如果电路由超导体组成,电荷就能在电路中自由自在地奔跑,电流会一直流动下去。

    在一个超导铅制成的环路中,可以连续几个月都观测不到电流有减弱的迹象。

    超导现象最早由昂内斯在1911年发现,他用液氦冷却汞,发现汞在-268.98°c时电阻变为零,从而推开了超导世界的大门。

    从商业和科技角度上来说。

    超导材料一旦能应用化,那么人类的科技将会迎来一轮全新的飞跃。

    比如说输电领域,比如说家电设备,又比如说交通出行——那时候所有移动物体的轮都可以去掉了。

    那时候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会被《星球大战》里的低空悬浮飞车比赛顶替,你能能开着悬浮车和悬浮船,到达这个世界上每一句角落.

    不过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直到目前为止,超导体的实际应用还主要集中在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超导量子干涉仪等特定情境中。

    在电力工程方面,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超导线长距离输电,大范围应用仍然遥遥无期。

    而什么限制了超导体的大范围应用呢?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温度。

    材料转变为超导体的温度被称为超导临界温度(tc),低于这个tc,超导体才能保持自身的超导性质。

    然而,绝大多数材料的tc都非常低,基本都在-220c以下,需要借助液氮或液氦等维持低温环境。

    想象一下。

    你辛辛苦苦建造了一条几百公里的超导输电线,还需要全程浸泡在液氮中冷却,成本得多么夸张.

    所以为了让超导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找到tc更高、最好是室温条件下(大约25c左右)也能保持超导性质的材料。

    从发现超导现象开始,物理学家对高tc超导体的寻找从未停止,但一直举步维艰。

    在发现超导最开始的70多年内,tc的上限连突破-240c都很困难。

    还好后来物理学家陆续发现tc超过-173c的超导体,目前超导体最高临界温度的记录保持者是150万个大气压下的硫化氢,tc大约是-73c,离理想的室温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此高压的条件也意味着难以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

    基于以上这些概念,超导材料又引申出了两个小支路:

    室温超导以及高温超导。

    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临界温度高于40k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而把临界温度高于300k左右的超导体称为室温超导。

    也就是说在超导界,“室温”其实是要比“高温”高得多的。

    更特殊的是.

    直到如今这个时期,物理学界对于高温超导的完整机理依旧没有定论。

    这是一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黑洞,如今凝聚态物理公认推不动的问题只有两个:

    一个是强关联体系,另一个就是高温超导的完整机理。(注:也有些观点把两者看做一个问题,这就和车厘子和美早樱桃是不是一个物种一样具体取决于你怎么看)

    除此以外,即便是薛其坤院士专精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只能算是经典问题,而非绝路。

    诚然。

    由于这个机理无限接近理论层次的缘故,想要单独靠着它获得诺奖其实没多少可能,但对于物理界的从业者来说,解开这个机理带来的意义丝毫不亚于获得诺奖。

    如今国内和国际上从事机理推导的团队有很多,就连薛其坤院士名下都有两个课题组在推这个课题,项目组的领头人一个是长江,另一个是杰青。

    结果没想到的是。

    薛其坤院士居然在徐云的硕士答辩现场,见到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标题?
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