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是俗家弟子,不用剃头的那种。”
“这么说你身手不错,一个能打几个呀?”
“我们少林武术的宗旨是强身健体,不可好勇斗武。我们不能打架的。”
“别废话,问你一个能打几个,我就不信你没打过架。”
“叔,我真没打过。”汪宝强那表情都快哭出来了。
“呃……那你学武干什么?”
“我想当功夫明星!我们家祖上传下来一套拳法,我从小就练。后来看了《少林寺》,我就有了拍功夫电影的想法,于是就去了少林寺,我哪会以为去了少林寺就能拍电影了,可学了几年,不是那么回事,人家不拍电影。后来我就来了京城,一边打工,一边当群众演员……”
嗯,从小就有梦想,果然是挺励志的。
王大伦瞄了瞄他,又问:“那你从小练武,有没有上过学呀?”
“上过,我们是上午和晚上练武,下午学习文化课……”
汪宝强很老实地有问必答,但他始终有些不安,他不知道这位影帝叔叔哪来这么多是为什么,就差没查他们家祖宗八代了。
虽然汪宝强一口一个叔叫着,王大伦并没有介意,剧情就是这么设置的,何况他本来就挺享受的。
考虑到王大伦刚到剧组报到,李阳有意让他稍稍适应一下,并没有急着把剧组拉到联系好的小煤矿,继续留在县城拍摄。
可汪宝强却在这时候出状况了,许是昨天因为丢剧本的事被李阳骂狠了,这货没有象之前几天那样放得开,演起来缩手缩脚,怎么也进入不了情境。一个他在县城火车站广场背着行李和破书包转来转去的镜头,硬是ng了七八次。李阳甚至停下来跟他好说歹说,结果都不行。
剧组的经费本来就紧张,胶片那都是有数的,无奈之下,李阳只好临时决定先拍王大伦和汪双宝的戏份,同时责令汪宝强在边上好好看着,看看人家影帝是怎么演戏的。
本来这场戏是下午拍的,现在要挪到上午,而且李阳的要求又格外的细致,各种临时演员、群演都要一一到位,剧组顿时一大通的忙活。
王大伦化好妆,换好衣服,搁那儿看着。他突然眼前的这个场景很象当年在汾阳拍《小武》的场景。
因为除了他和汪双宝两个主演,饭店老板娘由剧组的化妆师客串,服务员则是从当地艺校找了个长的挺清秀的小姑娘,然后广场上的群众演员,乞丐依旧是乞丐,拉客的小姐依旧是小姐,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是额外给了他们一点费用,让他们配合一下镜头。
剧组足足忙活了一点多小时,总算一切准备就绪。
这场戏是讲王大伦演的宋金明和汪双宝演的唐朝阳刚刚干完一票,拿到了钱,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城市,开始物色新的猎物。
王大伦带着顶绒线帽子,淡灰色的破棉袄,里面一件快洗脱毛的红色毛衣,据服装讲,这些衣服都是从老乡那里借来的,不过都洗过消毒过的。
汪双宝则是一件破皮夹克,脑袋上戴着一顶破雷锋帽,一边的护耳就这么一翘一翘的就这么耷拉着,他背着一个又拎档的蛇皮袋,两手插在裤兜里。
王大伦则是一手拎着铺盖,下面吊着个喝水的军用水壶在不停的晃荡;另一手则拎着一个掉色的人造革包,两人一路从火车站出来,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这是一个长镜头,李阳让刘勇红把机位设的老远,他以前是拍纪录片的,习惯从纪录片的角度用镜头去审视一切,所以他的要求就是自然、真实。
汪双宝之前已经拍过两个镜头,李阳很满意,当初之所以选择他,就是因为汪双宝在《12.1枪杀大案》中既有凶狠毒辣一面,又有邋遢的民工的一面。
他反而有些担心王大伦,倒不是质疑他的演技,而是时间太短,怕他没这么快进入角色所设定的情境。
从一开始考进国家话剧院,到后来学导演,学艺术史,专修戏剧影视理论,从表演、导演、编剧,李阳差不多学了十七八年。他深知表演科班往往会把“体验”说得十分高深,而他所理解的“体验”并不是那种只能做出塌方时用肩膀去扛的表演,他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自然和真实。
所以在他看来,一个演员混在矿工或者路人当中,别人认不出他是演员的话就是表演的最高标准。演员混迹在人群中,周围的人群往往既有可能方便某些有天分的演员的表演,也有可能对绝大部分的演员构成无法逾越的障碍。
汪双宝无疑属于前者,但王大伦是吗?
李阳甚至都没有坐在监视器旁,而是直接站在刘勇红的旁边,看着机器的取景框。
只见两人行色匆匆,穿过马路,让车,汪双宝背着蛇皮袋,双手插在裤兜里,走的更加自在一点,也稍稍领先一点。
王大伦则双手各拎着铺盖和包裹,脚步稍显凌乱,他们混迹在人群中,丝毫没有一点突兀。
其实对于王大伦来说,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上辈子他就是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中一员,一个工程结束就是这样行色匆匆,去寻找下一个工作。这种由心而生的慌张和躁动不安,是因为下一份工作关系他的生计,而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期间,有一个乞丐在他走过的时候,顺手扒拉了一下他的行李,他猛然转头,目光凶狠地瞪了那个乞丐一眼,吓的那个乞丐赶紧缩手转头。
这一切都是剧本上没有的,都是演员的自由发挥,原本眼睛早已发亮的李阳看到这一幕,脸上笑容绽放。
太对了,他找的这两位演员找的太对了。尤其是王大伦,简直就是无缝对接。
在镜头继续跟随了他们一段时间之后,他果断大喊一声:“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