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这里有!”早有一旁的店家赶忙取了纸砚笔墨过来,徐志达挥笔草就“丹桂半红五灵汤”方子,递给病人道:“找个药店按方抓药,每次取水一升煎至三碗水,分三次饮下,连服七日即可。”
“谢谢恩人,谢谢神医恩人!”病人接过方子,忙不迭地道谢,又从袖子里取出一锭黄金放入志达手中道,“神医恩人辛苦了,小小诊资不成敬意!”,“我乃波斯商人乌曼斯,主要往来波斯和大夏贩卖香料、宝石。”说着,取出一个玉牌道:“我在大夏的京都也有铺子,这是我的身份玉牌,你到了每处乌曼斯铺子,都享受贵宾待遇!这玉牌你一定要收下,否则我会心里不安的。”
“你平日里饮酒无度,饮食过于油腻,需要有所节制!”志达回答道:“你给的诊资太高了,我无零钱可兑换于你。不若明日你前去针灸之时再付诊资吧!”
“不多,不多。凭神医恩人的技艺值得这个诊资。且多了,就当我捐献于恩人,碰到那确实贫病无依之人,恩人可施汤药,也算是我尽一份心意了。”
志达无法,只好接过玉牌与黄金道:“我代今后将受你恩惠之人谢谢你。”
然后,转过头来对围观的众人道:“众位乡亲,我是回京都的苇子滩治所的徐志达,路过火州城,将在此处休整三日。如若承蒙各位看得起,明日起我将在驿站门口看诊三日。”说罢,在众人火辣辣地眼神中,扶着马老丈开始往回走。所到之处,众人都主动让开道路。所经之处,路边的摊贩都大声喊道:“小神医,来串烤羊肉吧,刚出炉的,鲜美可口。”“小神医,刚榨出来的新鲜水晶葡萄汁啊,恁尝一杯。”听着周围摊贩热情地招呼声,徐志达突然感到心里暖呼呼的。他突然明白老百姓并不需要多少大恩大德,只要一点点的善意他们都会感激不尽的。而这种感激之情正是维系这个国家正常运转的无形精神。这时,突然一阵热流流过他的丹田,他隐隐竟然有了突破炼气期二层的征兆。于是不禁想到,果然医术是行善积德的最好方式。俗语云:“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我道家也讲究出世则静修身心,入世则行善积德,为善一方。”在一街之人热情的目光和招呼声中,徐志达和马老丈手里拿着烤肉串,葡萄汁,鲜果子回到了驿站。同行的车队众人一看两人带回了这么多吃的,都很惊讶,等从马老丈那里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不禁与有荣焉,仿佛救人的是自己一般。志达也不小气,把拿回来的吃食与众人分享了,这才和马老丈回到居室不提。
第二人,天刚蒙蒙亮,驿站外面就开始有老百姓排队了。原来这火州城天气炎热,老百姓都是早起劳作一番,然后太阳一出来就在屋子里或葡萄架下纳凉了。等到太阳快落的时候再出去劳作一番。徐志达不大清楚火州城的这个风俗,所以才觉得和以前在苇子滩行医的时候并无二致,以至于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徐志达顾不得用朝食,就张罗着在驿站的门口摆了张桌子,还请了一个驿卒维持秩序。他诊病的速度倒很快,“望气术”使他一眼就能看出病者的病灶在哪里。再一号脉,那就八九不离十了。“刷刷刷”开好药方,让病者自行抓药煎服即可。马老丈见他还未用朝食,瞅了个空子端来一大碗热茶和一个胡饼,将就着完成一顿饭。至于诊资则是随众人随喜。火州的老百姓并不富裕,很多都是拿着自家产的瓜果菜蔬,鸡子腌菜来当诊资。志达让马老丈收了,新鲜不能久放的就让驿站帮着做了给大家添菜,耐放的就留着准备路上食用。同行的兵卒看有好处,也过来帮着维持秩序,收收东西。所幸这个时代的百姓民风淳朴,也无那惹是生非插队的人,即使拿不出诊资,也都知道用点家里的特产来冲抵诊资。志达看病速度很快,等太阳出来,天气转热的时候,基本上就诊了三十余人。看着平时缺医少药的百姓拿着自己的药方喜滋滋地去抓药,他感到了一种自豪和满足感。
火辣辣的阳光晒得人不能忍受之时,兵卒就帮着志达把桌子挪到了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他加快速度,把最后几个病人看完,已经感到炎热难耐,汗流浃背已湿衣。擦了擦汗,正要回屋休息,只见一匹马车在驿站门口停下。旁边的昆仑奴扶下一个人来,原来是波斯商人乌曼斯到了。
“神医恩人,我一早过来看你忙着,就在旁边的茶肆里喝茶等候。你看,我何时可以开始针灸?”
“现在就可,你稍待片刻,我让驿卒整理一下床铺。”说罢,就让一旁的狱卒把自己的床铺整理一番,这才带领乌曼斯去针灸。
第十六回 火州城驿站开诊 初遇失魂症(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