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李承乾 > 第五章:奏疏

第五章:奏疏(1/1)

    解决了长乐的小脾气,李承乾终于能静下心来考虑奏章的事情。花了半个月的功夫,李承乾的奏章总算是写好了,拿着新鲜出炉的奏章,李承乾兴冲冲的跑去见李二陛下。

    “承乾,对于你奏章中提到的一应建议,你可想好了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看了两眼李承乾递过来的奏章,李二陛下开口问道。

    “儿臣是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李承乾答道。

    “说说吧。”

    “是,父皇。儿臣便从这最简单的移风易俗讲起,移风易俗就是改变我大唐百姓的生活习惯,最主要的就是改变近亲婚配的现状,这一点很容易办到。只要官府出具告示,说明近亲婚配的危害,相信不少百姓都不会再有近亲婚配的行为,已经婚配的,愿意和离的官府予以支持,不愿分开的朝廷也不强求。从今往后,男女婚配,皆需由官府出具婚书,已经结为夫妇的也要到官府补办婚书,方受我大唐律法认可,没有婚书的一律视为通奸,全家流放。至于那些冥顽不灵,一意孤行的,只要官府不予发放婚书就行,如果私下里结亲,按没有婚书办理。”

    “这是不是有些太严苛了?”李二陛下皱了皱眉头。

    “父皇,这些规定虽然严苛,但是其实并没什么用,只要百姓知道了近亲婚配的危害,近亲婚配就会减少到几乎没有。剩下那些极少数的人,就算处置的再严厉,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嗯,这件事先这么说,过两天朝会上再讨论讨论。你先说说你这个税制里面说到的这个‘一条鞭法’是什么意思。”

    “是,父皇。所谓的‘一条鞭法’很简单,就是将现有的所有税种全部取消,合并到田税之中,分春秋两税,以银钱缴税。此举有几个好处,第一:税收的种类变得简单,该交多少税也更加直接,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百姓缴税,也方便了官员征税;第二:能够尽量的避免官吏贪污;第三,所有的税收都合并到了田税之中,平民田地少者少交甚至不交税,世家大族多交税,也能避免世家大族的发展威胁到皇家。”

    “嗯,这个做法倒是不错。”李二陛下最大的愿望就是削弱世家的实力,加强皇权,只要有利于这件事的方法在他看来都不错。

    “除此之外,儿臣建议我大唐的田制也应该有所变化,现如今我大唐实行均田制,由官府将田地分给百姓,等到百姓过世,朝廷收回田地再分给其他人。可是我大唐不并禁止土地买卖,不少百姓贪图小利,同时也为了逃避税赋,将田地出卖给官商士绅,我朝税赋主要是根据官府分发的田亩数进行收取,这些转卖之后的田地没办法很好的管理,随着转卖成为私产的田地越来越多,国家税收也会越来越少。底层官吏为了在这种交易中赚取利益,大多数人也是不闻不问,佯装不知。长此以往,田地多落入豪族手中,朝廷无地可分,百姓衣食无着,只能聚众作乱。前两天儿臣见过房大人,听说今年户部正好在清丈天下土地,儿臣建议,正好借此机会,改革田制,从今往后,农田不允许私下买卖。如果急需用钱,可以用土地向官府借贷,按照作为抵押的土地的市价由官府借出银两,每年除税赋外,另外向官府缴纳一定的银钱赎回田产,什么时候缴纳的银钱还完了从官府借贷的欠款,方可拿回田产。至于还钱的年限也要有所规定,或者十年,或者二十年,朝廷总不能无限期的把钱借给百姓,根据还钱的周期不同,制定一定的利率。例如,某人以田产作保,从官府借贷纹银十两,分十年还清,官府可以收什一的利率,也就是该人总共要还十一两银子,每年一两一钱,逾期未还,官府有权收回土地。收回的土地和官府手中多余的土地,还可以用租种的方式授予有能力种植的百姓,只要每年付出一定的租金,便可获得田地的使用权。朝廷还可以鼓励百姓开荒,新开的荒地免收三年的税赋......”李承乾滔滔不绝的讲着,李二陛下听着李承乾嘴里蹦出来的一个个从没听过的名词,眼神都有点呆滞了。

    “父皇,可是儿臣说的有什么不妥?”注意到李二陛下的神情,李承乾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啊?不是,不是,承乾你继续说。”李二陛下回过神来,晃了晃脑子,整理了一下思路。

    “以上就是儿臣打算的税制和田制改革的手段,税制和田制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我大唐税收的稳定。至于这最后一个官制改革,是保证上述改革能够成功的基础,是最重要,最根本,但也是最不能操之过急的。”

    李二陛下点点头:“不错,清廉的官员乃是天下安定的根本(此处内涵,应有掌声),官吏贪腐则政令不行,百姓不安。不过如今朝廷也没有太多的官员可以用来安置,虽然朕也有心澄清吏治,可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的官员可以指派,单单只是拿掉了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只怕情况更糟。”

    “父皇,虽然自从我大唐鼎定天下之后,一向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可是说到底,主要还是靠着科举这一条路,除此之外,其余的人才大多都是几位国公推荐给陛下的。这些高官勋戚入则深宅大院,出则随从如云,能获得他们推荐的要不就是他们的亲戚,要不就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天下读书人不知凡几,真正有学问,而且能达到以上两个要求的能有多少?因此,儿臣以为,朝廷应该开辟一个稳定,而且能够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官员的渠道。”

    “你有什么打算。”既然李承乾提出来了,李二陛下相信他应该是已经想到办法了。

    “不知父皇还记不记得前两年开设的那个医学院?”

    “这朕倒是记得,不过这两年好像都没什么动静。”李二陛下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突然说起医学院的事。

    “孙道长这两年一直潜心于医学院的事,如今已培养出良医数百人,足够关中诸道使用了。”

    李二陛下高兴不已:“真的吗?如此真是一大幸事。不过这和招揽贤才有什么关系?”李二陛下还是没有忘记招纳贤才的事。

    “父皇,儿臣的意思是何不仿照医学院的例子,设立一个专职培养官员的地方?或者干脆就让国子监来执行此事。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京中官员勋贵的子嗣,这些人大部分以后都会进入官场。既然如此,何不将国子监这个作用放大,用来培养官员。朝廷下旨各州道府县,选取聪敏的孩童,或者才名在外的读书人送到长安,在国子监中读书。等到学业有成,学着医学院那样,举行一场考试,合格的人便授予官职。不知父皇意下如何?”李承乾问道。

    李二陛下沉吟了一番没有回答,吩咐一边的内侍:“去把孔颖达,颜师古,虞世南几位大人找来。”

    趁着人没到的功夫,李二陛下又问了几个问题,李承乾都一一作答。等到孔颖达几人到了,李承乾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下,李二陛下问道:“诸卿以为承乾的建议如何?”

    几人交流了一番,最后由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开口:“臣等以为太子殿下的建议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实施过程中该如何保证州县送上来的学子们的素质,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考虑?”

    李承乾答道:“孔师是担心下面的那些官吏收受贿赂,滥竽充数吧。这一点的确是个麻烦,不过朝廷现在对吏治管的很严,相信没有多少人敢这么做,就算真的有人敢顶风作案,短时间内影响也不至于太大,只要国子监把关严格,就算那些人能混进来,只要他出不去,也不会对我大唐造成影响,等过些年,实在通不过考试的便让他们返乡,朝廷总不会养他们一辈子。等到度过了现在这种无官可派的日子,等到地方官府稳定下来,朝廷便可以着手建立以州道府县为层级的官学系统,将推荐国子监学子的权力从地方官员转移到官学,州道府县层层考核,就可以保证质量了。”

    等到李承乾说完,孔颖达几人又凑到一起商量了一番,才由孔颖达站起来说道:“陛下,臣等以为太子殿下的建议可行。不过为求稳妥,可先在关中试行,循序渐进,以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问题。”

    这个建议李承乾没什么意见,毕竟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虽然按照设想来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可是真到了实施起来的时候,谁也不敢打那个保票,为政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先在小范围里试验一下,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也容易解决。再说大唐刚刚和突厥还有吐谷浑打完仗,国力也不足以全面实施这个计划,想到这里,李承乾也开口同意孔颖达等人的意见。

    李二陛下对此也什么意见,照准了孔颖达的建议,吩咐几人下去再商量商量,拟一个条呈在朝会上讨论。

    议论完正事,在李二陛下那里蹭了顿饭,孔颖达等人跟着李承乾回了东宫,继续讨论国子监的事。按着李二陛下的意思,准备在后天的朝会上宣布这几件事,李承乾这两天估计又睡不好了,他突然有了一种回到前世,成为白领,每天加班的感觉。唉,苦命的孩子啊。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