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颜均的地盘,全都遭受了数年的旱灾,可谓是民不聊生。
为了让地盘壮大,让生机再现,颜均让四海商行同官府合作。既然这些地区都因为旱灾种不出粮食,那就不种粮食。
四海商行开始在西北开办各种工厂,招收工人,恢复声场,让当地的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只要看得到希望,人心就能稳定。
至于粮食,全靠四海商行运来。四海商行的粮食全都来自海外,价格公道。就算是在灾年,老百姓值要肯下力干活,就买得起粮食,养得活家人。
同时,颜均斥巨资修建水利工程,将大河里面的水引到城镇乡村。不能解决农田用水,至少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饮水。若有剩余的,还能解决部分农田用水,开垦一部分荒田。
在颜均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时间,西北两省就从千里无人烟,一片荒凉穷苦,摇身一变,呈现出勃勃生机。
不少北方的灾民,听说西北两省有活路,都慕名而来。
只要是良民,说得出来历,西北两省的官府全部接纳。
连续几年大灾,西北两省的人口减少了七八成。现在正是需要引进人口的时候。
期间宋安然给颜均写信,她想要这些受灾的人口,将这些人口带到海外去。
不过颜均回绝了。现在他有地盘安置这些受灾人口,而且他比宋安然更需要这些人口。
颜均给宋安然回信,说明其中情况。
宋安然见颜均稳步发展,于是会心一笑,没和颜均继续争抢这些人口。相反,宋安然还给颜均送来了一千个工匠。
颜均大喜过望,这些工匠正是他所需要的。
宋安然此举,犹如雪中送炭。
颜均心里头欢喜,还是自家娘亲最好。不过颜均很好奇,宋安然怎么能一下子送出一千个工匠。
颜均写信询问此事,宋安然就趁机将自己的办学理念灌输给了颜均。
原来在海外多年,宋安然不仅支持闻先生办书院,同时还兴办了几所技工学院。不仅如此,颜宓还在海外兴办了一座军事院校。
颜均看着信,回想起小的时候,宋安然就对他灌输过办学的思想。想要发展,想要民众富裕,就必须兴办各种学校。不仅仅是读书识字的学校,各种技工学校,医学堂,武学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朝堂需要的,都该办一所学校。
宋安然在信件里面,很详细地阐述了办学的宗旨,过程,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同时还阐述了办学的好处。
颜均想要争霸天下,想要建立一个区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新兴国家,那就从办学开始吧。
从量变到质变,办学二十年后,当这些学子长大,他们会给这个天下,会给颜均带去惊人的变化,带去非同一般的创造力。
颜均还不能深刻领会宋安然的想法,但是颜均已经从中窥探到各种好处。
看看那一千个工匠,这就是奇迹。换做传统的父传子教学,想要搜罗一千个熟练的工匠,搜完西北两省,也未必能够找齐一千个人。
颜均暗暗下定决心,他也要在西北办学。他很好奇宋安然信中所说的惊人的变化,还有所谓的创造力。他想建一个国,一个更积极,更富足的国,那么就从孩子开始吧。
今日他给孩子一个希望,他日这些孩子会用奇迹来回报他。
颜均说干就干,很快几所草台学校就开班授课了。全都照着宋安然给的章程,学校分为东院西院。东院就是专门为了读书考科举的,西院则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
上午,东西院都是读书识字。下午,东院继续读书识字,而西院就学各种技术知识。
西院分了很多科目,有木工,瓦工,铁匠,医学,武学等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读书,颜均承诺,所有的孩子,只要肯来书院读书,书院免收学费,同时还提供一顿早餐,一顿午餐。另外春夏和秋冬,各有两套衣服。
免费读书,吸引力并不强。因为很多家庭,孩子都是劳动力。孩子去读书,就等于多一个人吃饭,少一个人干活。
但是书院提供早午餐,加上四套衣服,吸引力瞬间加倍。孩子能读书,还能学技术,还不用消耗家里粮食,还有免费衣服穿,这么好的事情,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无论贫寒与否,老百姓都将家中孩子送来读书学本事。不求考科举,只求能认字,能学会一门吃饭的本事。
要是孩子厌学,不肯来读书。家长用棍子打,也要将孩子打来读书。这么好的机会都不知道珍惜,简直是混账玩意,活该挨打。
贫寒人家的孩子,来书院都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多是集中在西院。
而东院多是富贵子弟。这些富贵子弟,家中一般都有私塾。可他们依旧来书院读书,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都看好颜均的潜力。
如今天下大乱,隐约有王朝末世的景象。颜均势力强大,潜力无限,未来很有可能问鼎天下。不如投机一把,早点朝颜均靠拢,早点分享颜均的胜利果实。
颜均办的西北书院,很快上了正轨。等到明年,西北书院见到成效后,颜均还要开办更多的学校,要将西北书院的分校开遍整个西北,让更多的孩子进入书院读书,给未来培养出更多的种子。
这些民政事务,颜均把握大方向,具体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其实这个时候,颜均已经感到人才不够用。
当地还有很多读书人,但是不少读书人很迂腐,不能领会颜均的治军治民的思路。所以颜均没办法用这些读书人。
这个时候,颜均想得很明白。他干脆给宋安然去信求助,请宋安然给他送人才。
颜均相信,这么多年,宋安然在海外一定培养了很多民政方面的人才。
颜均猜测得不错。宋安然这些年的确培养了很多基层民政人才。而且这些人都很年轻,可以说是种子选手。
如今颜均主动问宋安然要人,宋安然自然要满足。
宋安然同闻先生商量,先给颜均送一千个民政人才过去。等到颜均的地盘铺开后,后续还会输送人才。
这一天,宋安然同闻先生一起下棋。
闻先生很长寿,已经快一百岁了。是海外大陆,四方城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别看闻先生年龄大,他精力很充足,头脑依旧很清醒。整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头发竟然还没有全白,还有部分黑头发。
可见闻先生保养有方。
宋安然落下黑子,然后轻声说道:“我还记得,当年我对先生承诺,要在海外建一个国。如今看来,这海外的国还没建立,中原就要改朝换代了。”
闻先生哈哈大笑起来,“改朝换代好啊。老夫就喜欢改朝换代。”
宋安然嘴角抽抽,这老先生,和当年一样,唯恐天下不乱。
宋安然和颜宓在海外建了三个城,全都是港口城市。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人口已经成功突破百万。已经有一个小国的雏形。
可是比起中原,这点人口规模远远不够。立建国还很早。
现在中原大乱,宋安然和颜宓决定,暂缓海外的发展,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中原这场混战中。
毕竟中原才是大家的根。
若是有一天,颜均真的能够在中原建一个国,那将海外三个城并入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建立海外联邦殖民。无论何种办法,海外都是属于汉人,只能有汉人的政权存在。其他政权统统滚蛋。
宋安然又落下一子,继续说道:“未来颜均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建议他成立一个参谋室,分军事和民政。可是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颜均都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先生这些年帮我良多。这一次,先生能不能帮帮颜均。”
闻先生捋着胡须,直接说道:“老夫快一百岁的人,经不起折腾。老夫就不去颜均那里添乱。不过老夫可以将自己的几个徒儿派到颜均身边。希望对颜均的事业有所帮助。”
宋安然大喜过望。她今日过来,没指望请动闻先生出山。毕竟闻先生一大把年纪了,不宜奔波。
宋安然今天过来,就是冲着闻先生的徒弟。
原本宋安然打算,能够得到一个闻先生的徒弟,今天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可没想到,闻先生如此慷慨大方,竟然将几个徒弟都派到颜均身边。
宋安然微微一笑,“先生难得大方一回,我该如何谢先生。”
闻先生笑道:“只要你不怕我的徒儿在颜均身边拉帮结派,就是对老夫最大的感谢。”
宋安然笑了起来,说道:“我对先生身边的几位弟子有信心,也对颜均有信心。如果我家颜均连几个谋士都驾驭不了,那他也没有资格去争霸天下。”
闻先生哈哈一笑,问道:“王妃对颜均很有信心?”
宋安然说道:“他是我的儿子,我对他当然有信心。”
闻先生捋着胡须,说道:“据老夫所知,颜均在你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十来年。后来他跟随王爷南征北战,回到京城,转眼你们母子就分开了。
老夫算一算,你们母子已经有十多年没见面了。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夫想知道,王妃怎么就确定颜均还是你心目中的那个孩子?你们多年没见,你怎么确定颜均有争霸天下的势力?”
宋安然挑眉一笑,“先生这话问得大失水准。有些人,不需要见面,就能确定对方的能力和品性。有些事情不需要亲眼见证,就该知道是真是假。我家颜均究竟如何,来来往往的人已经说得够多了。先生今日问我,到底是想问颜均,还是想问未来。”
闻先生大笑起来,“王妃果然懂老夫。王妃说的没错,老夫问的不是颜均,而是未来。颜均争霸天下,若是成功,建立新的国家,不过是新瓶装老酒。
过个百年两百年,王朝再次轮回。中原战乱,民不聊生。然后又有新的王朝建立。周而复始,似乎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王妃足智多谋,请问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如何避免王朝无三百年国运的怪圈?”
宋安然轻声一笑,“先生不问,我自己也会思考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王朝无三百年国运,一是因为天灾,二是**。**又胜于天灾。
天灾不能避免,但是**可以避免。想要避免**,一是靠制度,二是靠发展。制度方面,我还需要先生帮我。
我希望先生能够跳出过去的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尤其是税收,我希望生活在中原大陆上的每一个人,不分庶人还是贵族,只要有收入,只要有置产,就要缴税。”
闻先生闻言,大吃一惊。他盯着宋安然,说道:“王妃是想士绅一体纳粮?”
宋安然轻声一笑,摇头说道:“过去的王朝,太过依赖土地,依赖粮食。而我家颜均建立的国家,将从土地上跳出来,从商税入手,用商税补充农税,减轻农民负担。
先生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名下拥有十亩土地,就不需要纳粮。但是十亩以上,就需要纳粮。先生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闻先生悚然而惊,如果真的这样搞,地主家买田买地的时候还得犹豫一下。土地过多,意味着税收过多。土地少,就不需要缴税。
闻先生皱眉深思。心里头在想这个制度的可行性。
宋安然轻声说道:“任何一个王朝末年,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土地兼并,分配不均。如果我用税收杠杆来撬动土地,能不能让一部分民间财富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投入商业中,创造更多的商业税收。”
闻先生说道:“有这么多生意做吗?”
宋安然轻声一笑,“闻先生,本王妃没当政,单靠一个四海商行,每年在南州就能创造一个五百万两的商业盘子。等我家颜均建国之后,集全国之力,我可以创造一百个,一千个价值五百万两的商业盘子。
光是羊毛这一块,我有信心,三年时间,就能创造一个两千万两的超级大盘。这么多生意,这么多财富,换成税收,国库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到时候,无论是扩军还是惠农,都不差钱。而且随着商业繁荣,市场用工量剧增。届时,农民也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各种工厂做工,所得收入十倍于种田。
甚至女人也可以从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纺织等等工作中,成为家中顶梁柱。先生,未来的国,会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今我们在书院里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种子。”
闻先生皱眉,他听了宋安然所说的话,心头很激动,可是他也有很多疑问和隐忧。
闻先生问道:“天下的钱都是有数的。这么多生意,哪有那么多钱来支持?还有,农民都不种地了,那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女人也出来做工,这礼义廉耻,这男女大防,民间非议,又该如何处理?”
宋安然笑了笑,轻声说道:“第一个问题,没钱可以去海外抢夺。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可以以国家朝廷为信用,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纸币。用纸币替代金银,更方便商业流通。
第二个问题,一部分农民不种田,但是大部分的农民会继续留在土地上。就算农民种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广袤的海外就是我们的大粮仓。
那些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们汉人的军队会踏上去。就算不纳入国家版图,也要在那里殖民。用那些地方的财富,人口,为中原输血。至于第三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来解决,引导民间思想。”
闻先生皱眉,“你可给了老夫一个难题。”
宋安然笑道:“我看先生分明是乐在其中。”
闻先生哈哈一笑,“你啊你,老夫真的很好奇,你的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这么多办法。”
宋安然调皮地冲闻先生眨眨眼,然后说道:“我这人天生聪明,没办法。”
宋安然年龄已经不小了,可是时光却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丝毫的痕迹。如今的宋安然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和十几二十年前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就算宋安然做一些调皮的动作,也不会让人觉着怪异,反而让人赏心悦目。
闻先生笑了笑,才又说道:“说起引导民间思想,你搞的那个报纸就是最好的工具。这个报纸,等将来回到中原后,一定要好好的发展。
你所说的那些变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肯定会对整个天下产生极大的冲击。这世间不缺聪明人,但是更多的人是愚昧的,盲从的,迂腐的。
而且不少读书人,比一般人更为迂腐。你的那些变革,肯定会遭到迂腐的读书人的大肆抨击,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忙报纸这个利器,来引导民间思潮,让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发出他们的声音。现在老夫想明白了,难怪你说书院里的那些人都是未来的种子。
的确如此。书院里的学子都接受了新思潮的启蒙,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有这一批种子,颜均想要建一个全新的国,肯定没问题。
老夫现在很心动,恨不得马上前往西北,亲眼看一看颜均是如何建一个全新的国。”
宋安然抿唇一笑,说道:“我和颜宓不方便回去。但是先生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要是先生愿意,我这就安排人护送先生前往西北。有先生在颜均身边坐镇,我这心才能踏实。而且颜均办的学校,同样需要先生的指导。我可不希望颜均办的学校,成为那些迂腐老夫子发泄不满情绪的场所。将我们未来的种子都给带歪了。”
闻先生面露兴奋之色。
听宋安然的描绘,颜均要建的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国。
闻先生当年主动找上永和帝,鼓动永和帝造反。最终永和帝在闻先生的辅助下,终于登基称帝。
闻先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光是辅助永和帝登基称帝就够了吗?错,光是登基称帝还远远不够。当年闻先生就想通过永和帝,实现自己的抱负,修改国家的制度,避免王朝无三百年国运。
可是闻先生失望了。
第389章 颜均的杀(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