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在手中的鱼篓拿也不是、放也不是,尴尬的站在那里不知不觉低下了头颅,头一低气势自然就弱了。
只是那士兵心下还是有些不忿,你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懂得什么家国天下事。我倒是要看看你能说出个什么花样,否则这篓鱼不还是我的。
街道上发生如此热闹自然又让不少不怕死的百姓又从屋中探出头来,不一刻又将这条不算太宽的街道里里外外围了几层。纷纷津津有味的看着一个少年舌战群兵,心中暗赞,这到底是谁家的小子,当真是智勇双全!
在这围观看热闹的人群身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三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也颇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切。
为首一人骑着枣红马,约莫三十多岁的儒士,身形偏瘦却面容清奇,特别是双目虽然不大却灿若繁星,让人一见便觉得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家学士。
在他身旁左侧骑在一匹黑马上的是一个身长八尺,膀阔腰圆,满脸络腮虬髯的大汉。看起来便是力大无穷,以一敌百的猛士。
右侧的是一个年轻的小将,长相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身后背负着一个四五尺长的木匣,不知道其中装的是什么东西。
虬髯大汉坐于马上,看了一会儿道:“大人,这个小子虽然有些意思,不过事态紧急,我们还是先去衙门吧!”
儒士则是满脸笑意的看着场中的朱常溥,也不回头,随口答道:“此事也不急于一时,就算回到衙门也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如在这街道之上、人群之中,或许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既然顶头上司都不着急,大汉倒也乐得清闲,都是兴致盎然的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却说朱常溥,此时正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求知的目光中,他知道自己对“兵”的解答如果不能成功是说服他们,那他面前的士兵瞬间就会化为狰狞的野兽。
就如同一个说书的先生,朱常溥先起了个头道:“何为士兵?”
场面为之一静,都在细细的思索着究竟什么是士兵,当了多少年的兵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士兵是相应于国家而来的,有国家才有士兵,无国家自然就无士兵。”朱常溥一边回想着自己对士兵职责的理解一边组织着语言说道:“士兵是为了保家卫国,守土卫民而生。”
接着又指着之前欺负老汉的士兵道:“像你这样的不说守土卫民了,竟然还欺负自己人,何能算作一个士兵,凭什么领取军饷?”
只见众兵微微与其离开一小段距离,都想将自己与之分别开来,否则自己岂不是也没有理由领取军饷了。那士兵如此一来更是脸色发白,口中呐呐不能言,一时不知从何分辩。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军队的管理远没有后世那么严格先进,烧杀抢掠、奸·淫掳掠几乎是作为一种对士兵们的激励方式,以此来刺激他们敢于拼命打胜仗。但是这在朱常溥的眼中如何能忍受的了,否则保家卫国的士兵与打家劫舍的土匪有何区别。
趁热打铁,朱常溥又接着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人,你们自己、你们的家人、你们的亲朋好友都是生存在大明的土地上,你们也都是吃着大明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才能活下来的。所以你们有责任、同时也要有能力保护这片大明的土地,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士兵,才能对得起自己应得的军饷。否则,你们若只是为了饷银而来,为什么不去北方的大金去,我想他们愿意付出比我大明更多的饷银!”
将近有上百人的场面竟然落针可闻,一个个回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辽阳卫退到海州卫,从海州卫退到广宁卫,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宁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丢掉。一直以来心中咒骂着那些贪官污吏误国,可是自己作为镇边的士兵又真的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
“说得好!若是大明的军民皆同此心,何愁蒙古瓦剌进犯!”一声雷霆爆喝之声传到朱常溥耳中,抬眼望去正见枣红马上的儒士笑着看向自己道:“小兄弟如何称呼?”
朱常溥微微一愣,这个人看上去像是一个儒生,可是说话语言却是有些军将的豪迈,略施一礼道:“在下朱常溥,先生高姓大名?”
“朱常溥?朱常溥?”儒士微微沉吟两句翻身下马走上前来,水泄不通的围观百姓和士兵竟都不自觉让开一条道路。虬髯大汉和白面小将也赶紧下马跟上来,以身翼蔽左右。
来到朱常溥面前又是仔细打量许久道:“像!真是像,可是说不通啊!”本来皱眉思索的表情忽然变得亲和,笑着问道:“朱公子,可能容在下几人到贵府一叙?”
朱常溥搞不清楚他的意思,不过看样子也不是普通人,很像是一个颇有气度的大官,自己想要重归王室必定少不了官宦的帮助,于是说道:“当然可以,不过这事情还没解决呢!”
“无妨!”儒士大手一挥,问打渔的老汉道:“老人家,这篓鱼多少银两?”
老汉此时已是战战兢兢,他何曾想到不过与平常一样的卖鱼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场面,不过还是回答道:“不多,五钱银子!”
“行!”儒士对着白面小将道:“取出一两银子付与老人家!”
老汉连忙摆手道:“要不了这么多,只需五钱就行了!”
儒士将银子塞到老汉手中道:“这天寒地冻,打渔也不容易,况且最近也不太平,你且收下银两过些时日再来宁远城!”
“这,这如何是好!”老汉手足无措的连连像儒士和朱常溥道谢。
第六章 何以为兵(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