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月所集物资接近万缗,养活不计其数的饥民。
一时间,救援、兴建井然有序。
南平乡众见两名朝官每日通宵达旦忙碌,凡事亲为,没有半点为官的架子,每每提及两人都赞口不绝,道九府巡都与按察使治灾有方,是难得的逸群之才。
宣帝几次听闻,虽未直接出言褒奖,但还是看得出他对朗月歌的满意溢于言表。
看着手中薄薄信纸,朗弘不免欣慰地喟叹。
年少在外游历,他曾见过逑州闹旱饥荒的惨状,灾民流离失所,叫苦不迭,因情绪不稳无端伤人都属寻常事。
只是他手里的信,言语平淡,对南平的条件艰难只字不提。
简短数语,他却能感知其中艰辛。
见朗弘正襟危坐神色复杂,一旁静候的谢彻忍不住询问:“姑父,可是三弟在信中说了什么?”
也没道是不是,朗弘径自将信递给他reads;重生之驯夫。
饮了口茶正要说话,却被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闯进来的小厮脸急得通红,慌慌张张,上气不接下气:“老爷,宫里人送出消息,出事了!太子殿下出事了!”
闻言一惊,朗弘惯来波澜不惊的面上,陡然露出严峻之色。重重一拍桌子站起来,质问道:“什么!”
谢彻吓了一跳,他这个姑父仪表堂堂,惯来儒雅沉稳。鲜少有这样喜怒形于色的时候。
连忙放下书信去扶他,他看向小厮,眼里责怪之意不言而喻:“出什么事?仔细把话说清楚!”
“宫里人都道,都道太子殿下在寒食的时候,偷偷带了两个莳花馆的妓子回去,辱没先祖,大逆不道......此事殿下亦供认不讳,陛下龙颜大怒,殿下他......他还在太庙外跪着......”
小厮紧张地看着朗弘的表情,一边冷汗涔涔,小心翼翼地说道。
书房中静得连掉针都能听见,这时候谢彻倒惶悚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吞吞吐吐地道:“太子殿下怎会做此糊涂的事?”
沉吟着,朗弘半晌后才道:“太子殿下的性子老夫清楚一二,他虽想法多,却顾虑也多。不是恣心纵.欲,不分轻重的人。”
抬了眼,他眉目冷峻,沉声问道:“风不会无故吹到陛下那方去,是聂贵妃?”
“回老爷,是人出宫的时候被守宫门的侍卫捉住了,尔后贵妃娘娘才得的消息。只是太子殿下还没来得及送出消息道明缘由,就被陛下——”至于聂贵妃是有意还是无意,也就不得而知了。小厮跪匐在地战战兢兢地道。
“出去吧。”揉揉额角,朗弘显得有些疲惫。
微微一滞,谢彻也不知他在想什么,试探着问道:“姑父,那咱们可要......”
神态凝重,朗弘摇摇头:“太子既然都认了,那就是铁钉钉的事实,如何去说?为今之计唯有不动,待得陛下先消了气,再作打算。”
“这段时间只得辛苦那孩子,你稍等托人捎个口信进宫,叮嘱太子这段时日莫要再出差错。”
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谢彻道:“一两月后正是陛下寿辰,那时候陛下气应消了大半。”
忽又像想起什么,他喃喃:“南平数次传灾情已经稳定,屋舍广建的好消息。三弟任九府巡都一职毕竟也是由太子殿下举荐。”
听他说起朗月歌,朗弘的目光复落在方才收到的书信上。不由嗟叹:“月歌心思缜密性子稳重,一直都叫我放心。这么多年来跟在太子殿下身边,从未出过差错。只是此去南平赈灾,少说也再需两月才能回来。”
知他心中所想。顿了顿,谢彻道:“侄儿这几日听说姑母最近头风发作得厉害,每每夜里头疼难忍。若是陛下知道此事,恩准三弟提前一段时间回皇城亦不是不可能。且倘若一月后的寿辰,太子解了禁足,后头也需三弟在旁醒点照应着些。”
朗弘静静听着,没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