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海的三叔,盼望着星期天来到,他和大海去二十多里一个山里面扛玉米。
张大海的三叔,接到了邮寄员给他送来的那个张老师的短信后,知道张老师为他买到了一百五十斤玉米,心里是怎么一种高兴?一个很难的事情,在他的好友张老师的帮助之下,竟这样把它迎刃而解。可是山高路远,怎么把这一百五十斤玉米,运到他自己的屋子里,那玉米自己不会飞进屋里来的?一定要他自己和大海一起去扛才能扛回来的,把心里的想法变成一种真实!
张大海三叔心想:扛玉米,需要玉米大袋子,可是这大袋子从哪儿能找到呢?到街上买,街上根本买不到。
张大海的三叔却曾经不知在什么地方见过装玉米,就需要那样一种袋子,它是用棉布制成的,而且是农民自己织的布做成的,那袋子口张开时,如天上明月圆满时的那样一种圆,装上了任何类的粮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是饱满满的地一种圆。
张大海在自己出身的村子里,也见到收割小麦的季节,在村中最大的舞台下边的大场里,麦子最后成了一颗粒一颗粒后,装在长长的布袋里的,至少一百四五十斤,都是队里力量好的男子汉,把一百多斤重的一小麦袋子扛进了仓库里。
这长长的布袋,对于装粮食是少不了的。大海始终不明白,在那一些落后的深山里,没有纺织机,不种棉花,没有人会织布,怎么很多家里都有装粮的长布袋呢?
大海的三叔要到那位张老师那里,把给大海买的玉米,怎么运到家里?不通公路,连用架子车拉的小路也没有,是要翻三座小山才能到达目的地,可是那玉米装在什么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玉米装在布袋里,扛在肩上扛回来。可是在哪儿才能找这样的布袋呢?而且要找到两条。
张大海的三叔,为了找到两条布袋在动思了,在那儿能找到?
张大海的三叔,想到了总务处的崔老师,想他那里给学生装玉米糁子的布袋有没有闲的?借来用一用。
周三早饭后,张大海的三叔到了崔老师的小屋,崔老师知道这位张老师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找他。
张大海的三叔说:“崔老师,你这里有没有长布袋?”
“有两条,只是暂时都装着学生的玉米糁子,没有闲着,你先等等。”
“我星期六了来拿,行不行?”
“行的!我想想办法,把长布袋里的玉米糁子移到别的能装玉米糁子的地方。”
张大海的三叔从崔老师的小屋子出来,大海还没有到教室去。
大海心想:三叔不知到哪儿去了,是不是又在为他的事情而忙碌着。
大海的三叔对大海说:“我去到你崔老师那里找布袋去了,一时还没有装有玉米糁子,正在想办法,能倒到别柜子里去。”
什么事情都要面对,就这么一个扛玉米的布袋,横在了大海三叔的面前,要他想出办法一定要搞到手!
大海的三叔从崔老师的屋子出来后,崔老师忽然想到了给学生装玉米糁子的布袋还是满的,这位张老师又是他的同事好友,向他找两条布袋,这个忙难道都帮不成吗?
崔老师给学生食堂管伙,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玉米糁子,要有地方装,这崔老师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两条布袋,其布袋的模样和山区农民扛粮装粮的袋子完全一样。
其实,张大海的三叔没有来向崔老师借布袋之前,他已经请了一位木工,正在做装玉米糁子的小柜子,用起来很方便,比装在袋里强的多。
到了周六上午,张大海的三叔,上午第二节给学生上完了六年级一节数学课后,为了借袋子的事,放心不下,又去了崔老师的小屋。
崔老师笑眯眯地说:“我给你想下办法了,给学生食堂装玉米糁子的柜子已经请木工做好,原来布袋里装的玉米糁子,已经倒在了柜子里。”
崔老师又说:“老张,到食堂我给你拿那两条布袋。”
学生的食堂在校操场以北两间屋子里,崔老师和大海的三叔一起到了学校学生食堂门前,崔老师对大海的三叔说:“你在门外等着,我进去给你拿就是了。”
崔老师进到学生食堂屋内,屋内有一位给学生做饭的李师傅,他的双眼睛圆鼓鼓地望着崔老师。
崔老师对他说:“李师傅,把那两条长布袋给我拿一下,张老师要借用。”
李师傅走进里屋,拿出了两条长长的粗布袋,给了崔老师手上,崔老师从学生食堂屋内出来,把两条粗布袋子给了大海的三叔。
张大海的三叔手中拿着两条粗布袋子,脸上挂起了内容丰富的笑容,他向操场南边眺望了一下,有一条直的水渠,沿操场以南的一长排平屋的教室门前经过,此时渠水中的水面,犹如碧蓝的天空一样透亮。学校的音乐老师,正在他的小屋子拉出一首优美的乐曲旋律,在校园里到处飘荡着。
张大海的三叔心想:这下我要找的两条布袋就找到手了,凭着它,去那位张老师那里,就能把玉米扛回来。
周六下午放学后,张大海回到了他三叔的屋子。他的心中有一种声音,突然让他听到了:大海,星期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到黑窑沟里扛玉米去。这是他敬爱的三叔给他讲过的话的声音,他又一次听到了。
大海的三叔对大海说:“明日正好是星期天,只要不下雨,咱们就去黑窑沟里扛玉米去,扛玉米的袋子我借到了。”
二十九章 张大海的三叔,盼望着星期天(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