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拮据中,用他那一百多块再次度过了一个月。中间去了几次肖家和黄家,打发了几顿美食,还好每次人家都准备好了食材。否则,他真要去大街喝西北风了。
人家倒是准备了几百块报酬,可谁叫他死要面子呢。正考虑是不是硬着头皮向家里要点,实在拉不下这个脸,走的时候保证好好的,这不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吗?
就在姒非穷困潦倒、一筹莫展时,赵明朗找到他。
厂子终于有了眉目。
袁正杰在一周前来到京城,与单英一道,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和驻京办的全力帮助,几乎跑下了所有证照事宜。
为了不打扰姒非学习,赶在赵明朗来找姒非之前,将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见到姒非,袁正杰一脸歉意,他将事情办砸了。本来保证一个月时间理顺通昭工作,在京会和,可是这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他才姗姗来迟。
而且,带回了一份更加正式的合同书。在省、市、区多方全力配合下,通昭食品厂花费一个月时间完成改制,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小厂转变为股份制大型食品公司,更名为:南云高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升级为省属合资企业,国有资本占51%,资产雄厚。
袁正杰作为国企改革大潮中被树立起的标杆,理所当然的坐上了董事长位置。
但是其它诸如总经理,董事,财务总监的重要位置就有待商榷了。
因为多方大鳄像闻到鲜血一样,围堵过来。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和各种妥协,一个食品公司最后拥进了上到省里,下到区里的各方资本和代言人。
总算决策层没有失去理智,虽然外来资本占据了各个重要位置,但是经营权还牢牢把控在原食品厂手里,成为最大股东,而且厂址也不变,只是扩大了。这也是袁正杰百般争取的结果,否则那就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努力为他人做嫁衣裳。
其实那些人要的也不是这点钱,毕竟不能落到他们自己的口袋。他们在意的是明晃晃的政绩:运作好了,是他们努力协调,参与经营的结果;至于运作不好,也有话说。反正是代言人,与他们什么关系,当初就强调了步子不要迈的太大,现在教训了吧,当然这个“学费”还是要交的。
但是京北分厂的合同必须作废,重新修订。用他们话说,国营企业怎么能让私人占据如此大的份额呢?几番商议,食品公司占比提升至65%,姒非缩减为20%,单英6%,赵明朗4%,剩下的算作员工激励。
这还是因为那些人都知道姒非“背景”深厚,不敢太过贪婪。即使这样,姒非依然是最大的个人股东。
当然,相应的,总公司增加了投资,现在才有足够资金在燕园附近,高科园区,这片寸土寸金位置租下了整栋五层小楼。连姒非都像模像样的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技术副总。
对于袁正杰的歉意,姒非毫不在意,不就是一款鱼松吗?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他所关心的却是何时能够开始生产,何时能够拿到钱?要不然他只能每顿吃馒头,喝开水了。
单英对于现在的结果多少有点抵触,但是转而一想,一家企业从无到有,经她一手创办,这份经历就足够了。
既然双方矛盾不大,准备签合同,详细阅读下,姒非发现了感兴趣的地方:初定月薪五百,年底分红。
哇,简直瞌睡送枕头,再好不过了。姒非兴高采烈的签下了合同,看到赵明朗也在销售副总位置动笔签字。
只有单英依然皱眉不语,细细阅读。
半晌,问道:“袁总,当时我们谈到分厂独立结算问题,这里怎么没有体现。”
其实她想问的是分厂到底谁说了算?
袁正杰笑笑,掏出另外一份合同递给单英,道:“总公司与分厂的合同,你看看。”
单英快速读完,露出惊讶表情。
第四十九章 诱人的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