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的剧本说简单其实很简单,整个故事只有两幕,场上的时间跨度也只有两天:婚礼前一天,以及婚礼当天,说起来算得上是一个很简单紧凑的小故事,许安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写完了。
可它说难也挺难的,所有的舞台场景、歌曲和舞蹈全部都集中在许安的脑海中,他完全无法把这些东西转换成文字,这种感觉非常别扭。
但他却毫无办法,这个东西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
《猫》和《歌剧魅影》那么成功,也不是安德鲁一个人创作出来的,那家伙早年身后就有一个专业的创作团队,后期更是成立了喜剧公司,然后升级成戏剧集团,不仅有创作人员,同时还经营着剧院的生意,各式各样的人才一抓一大把,他只需要提供点子,自然有人让这些点子变得丰满进而组合,然后串通成一部完整的歌舞剧。
但是许安不行,他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门外汉。
不得已,他只能把写好的故事丢在一边,准备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把这个故事详细地划分成电影剧本那样的分镜头,最后再想办法配乐和舞蹈。
丢开剧本,许安起身站在窗前透气,远处的摩天大楼灯火辉煌并将彻夜长明,在卫星地图上,纽约的夜晚是全球最明亮的地方,许安原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繁华和快节奏,但自从他开始梦到史蒂芬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矛盾。
史蒂芬喜欢极限运动,喜欢亲近自然,尤其是一些常人看不到的风光:试问这两个世界又有几人能体会攀爬天使瀑布,水流在身边轰鸣的壮阔?为此一部名为《极盗者》的电影剧组还想找史蒂芬去做替身演员,不过那时候史蒂芬已经瘫痪很久了。
受梦境的影响,许安也越发喜欢自然风光,大学这几年的假期他都是在旅行中度过。
曼哈顿是整个纽约少有的可以让人体验“虚假”自然的地方,中央公园是全世界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是这个超级繁华都市中一片难得的繁华静谧之地。
和喧闹的纽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西北方一个叫福克斯的小镇,那里地处偏僻,又常年阴雨,那里有一个女孩儿,名叫“贝拉”。
“贝拉从未多想自己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她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她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降临。
她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这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贝拉……”
《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目的是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境界。
这本看似普通的魔幻爱情小说,其实有很深刻的内涵以及相对复杂的设定,不过这些对有过《冰与火之歌》痛苦经历的许安来说都不是问题。
他现在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部小说的原版和《可爱的骨头》一样,都是第一人称,最要命的是两者都是用女孩儿的口吻来创作的!
两本书的原作者都是女性!
但许安已经出版了一本《可爱的骨头》,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新书依旧是以女性视觉来创作,那样就算读者不把他当成变态,评论员也会说他不正常的。
所以他必须把书中的第一人称全部改成第三人称。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以贝拉的视角描写,可以充分的发掘她的内心,让读者每时每刻都了解她的一切……但仅仅以她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世界,那她所看到的东西必然十分有限:书中不会随随便便就出现爱德华的心理活动,也不会出现雅各布在主角看不见的地方做什么。
而想要改成第三人称,则必须做出很多改变,例如其他人的心理描写,场景的转换等等。
所以说虽然这只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变动,却会影响整本书的风格,控制不好甚至会影响整个故事的连贯性,更将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对许安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而且这本书还有一个类似于《冰与火之歌》的问题,那就是在史蒂芬的世界里它只出版了四部,还有第五部没有完成,因为书稿提前在网络上泄露,作者甚至一度停止了第五部的创作。
但它和《冰火》不同的地方是《冰火》的整个故事并没有完成,而《暮光之城》的故事其实已经讲完了,只不过前四部是以女主角贝拉的视角在描写,第五部则是换成了男主角爱德华的口吻。
只是转换了一下视角,故事却是第一部《暮色》的故事,但是这依然让无数读者充满期待。
因为书中设定爱德华除了吸血鬼身份之外,他还有一项超能力:读心术!以他的口吻来讲故事肯定会更加具体生动,就像是开了上帝视角一样。
这就将牵扯一个麻烦的问题:许安已经把这本书由第一人称换成了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也就是俗称的上帝视角,这样第五部的存在就变得毫无意义!
许安决定放弃第五部,如果有第五部,那也会是贝拉和爱德华的女儿,那个半人半吸血鬼的小姑娘蕾妮斯梅的故事,而不是什么毫无诚意的“以爱德华的口吻讲述《暮色》的故事”——如果这样也算是一部新作品,那这个系列又岂止五部,完全可以写第六部:以爱德华的口吻讲述《新月》的故事,第七部:以爱德华的口吻讲述《月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