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这一生都把持着兵部,自持满人,喜恋权贵的他又多于皇亲国戚有着不少渊源。张廷玉自持读书人出身,并常以士大夫清高自居。对于这种搞“裙带关系”上来的军机大臣向来鄙视。
而两人又同为皇帝身边所倚重的军机大臣,所参所议之事两人又多有政见不一,各持己见。身为皇帝的雍正早就看在眼里,不过处于想让两个权臣相互制衡,以护君权的私心。雍正一直都将两人的矛盾控制的很好。
所以,虽说若论权贵张廷玉并不如鄂尔泰。但雍正皇帝则更喜欢为人低调,清高自谦的张廷玉。他觉得鄂尔泰太恋权贵,为人处事,过于高调张扬。不如张廷玉谨慎为人。所以为了调和两相的矛盾,雍正经常把鄂尔泰外派到各行省地方做督抚们的巡阅使。也正是因为雍正的独眷。张廷玉在雍正朝处处都能力压鄂尔泰一头。直到雍正去世,乾隆即位,鄂尔泰才算是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翻身之日。
按清朝祖制,无论皇帝还是官员的父母去世。都应尽量避掉公事,为逝者守孝三年以示哀悼。这种形式在官员那里叫做“开缺丁忧”。皇上身为国家的君主自然是不需要开缺丁忧的。因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
但皇帝也得穿孝服三年守孝。守孝期间不便过多问于政事。一来,表示哀悼。二来,表示不恋皇权。所以乾隆即位之初的前三年。只有军国大事才由皇帝专断。其它如官员任,免,迁,调,革及日常各省行政工作。均交由军机处秉章办理即可。
虽然军机大臣们在遇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官员免革等事宜上,也要奏报于皇帝,但一般来讲皇帝是不便下旨进行直接干预的。也就是说在皇帝守孝期间,是皇权对朝政影响较弱时期。
也正是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的皇权势弱期。让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大权臣集团把从雍正朝积怨已久的政治争斗推到了顶点。而掀起这两大集团政斗大幕的,则要从“两江总督赵宏恩案”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