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王氏的儿子蝉儿与韦符并不相像,年龄更不对。乡下老妪不懂城里的规矩,可经多见广,阅历人情世故。她瞧见邵如林与严氏再三阻挠韦符进西厢房,便猜出那屋里定有说道,于是过去胡闹一下。
闹一下起什么作用她不管,闹到什么样她有分寸。
邵如林一圆场,她拿捏准火候,就坡下驴,闪到一旁,剩下的事情就不是她该问的了。
沈王氏向丫环打问邵夫人住哪屋,吃人家的住人家的,总该去请个安。丫环将她领进梁氏屋内,沈王氏道了万福,梁氏招手让她坐到跟前说话。丫环在床前置了绣墩,沈王氏嫌矮,径直坐到床头。
丫环不满地道:“下来,下来,瞧你这一身……”
梁氏摆手让丫环出去,有气无力地对沈王氏道:“不妨事,坐着别动,陪我说说话。”
“姐姐说的是哪里话,见外了不是,我和雨山自小在田地里长大,从来不曾把自己当贵人,姐姐也不用自轻自贱,我一瞧见你,就像见了亲姐姐一样亲切。说句伤感的话,您要是早来几天,我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
这句话把沈王氏的眼泪说下来了。她从山东到京城,一路风餐露宿,讨饭为生,受尽白眼,吃尽苦头,别说找个人说说知心话,谁又拿她当个人看待呢。
自古官家多恨穷。邵家是官宦门庭,不仅对她这个乡下穷婆子没丝毫偏见,还把她当亲人对待。邵老爷慈悲,收留她进府吃住,梁氏善良,对她掏心掏肺。她焉能不深受感动。
沈王氏抹了抹眼泪道:“太太,俺不识字,不会讲大道理,但听过山东快书。书里说,受人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老爷太太收留俺的恩情,俺这辈子忘不了,您的吩咐俺照做就是。”
沈王氏说着话,只觉得梁氏的手软下来,头一歪,迷迷瞪瞪昏睡过去。沈王氏是过来人,意识到梁氏不行了,慌忙出去叫人。
邵如林和严氏赶到梁氏床前,梁氏已然咽气了。严氏哭得死去活来。边哭边诉:“娘啊,一家人都在跟前,您怎么连我们最后一面都不见就走了,您好狠心啊,到底是儿媳哪儿做得不好啊。呜呜呜……”
邵如林心如刀绞,眼泪在眼圈里打转,硬是没让流出来。是啊,这也走得太急了。家里人一个没见着,说撒手就撒手,到底为什么?老太婆,你这么着急走,莫非真如天门所言,升天做神仙去了?那也好,夫妻一场,我不耽误你成仙。
沈王氏道:“大老爷,少奶奶,您们也甭难过,夫人走得急,正说明家里的事她全都放心,心里没有牵挂。”
严氏哽咽着埋怨道:“你这个老婆子,你在跟前守着的,看到情形不对,怎不早些叫我们。”
沈王氏顿时语塞。
邵如林道:“沈王氏说得对,你婆婆心无挂碍,没有可留的话了。走就走吧,走了好,脱离苦海去做神仙还不好吗?”
门外一声长哭,庄若兰满脸胭红,一头纸花爬了进来。
沈王氏一喊叫,邵如林和严氏闻声而出,庄若兰情知不好,要下床去看梁氏,起了几次,身上的骨头和肉疼得无法使唤,她硬是咬着牙,滚下床,一路爬了过来。
庄若兰趴在梁氏床头捶胸顿足,哭得不省人事。
沈王氏对邵如林道:“老爷,这可不是难过的时候,夫人在那边还要赶路呢,这样一闹,别耽误了她升天的时辰。”
邵如林回过神来,道:“都别哭了,快扶若兰回去。老姐姐,丫头们不懂送老的规矩,有劳你帮着把送老衣穿了,该准备的后事也请你一并料理吧。”
沈王氏道:“老爷放心,有俺呢。哪位姑娘快去打盆温水来,得给夫人沐浴更衣。”
邵府上下,一时忙成一团。
大人们在忙,天门和响地也在忙。
天门偷出梁氏一件衣裳,用竹竿挑着挂到院中的海棠树上。搬出一把椅子,摆在衣服下面,又从佛堂里取来香炉香烛,放在椅子上,点了香,对着梁氏的衣裳,也不跪拜,只是有模有样地鞠了三个躬。
天门鞠完躬,口中唱道:“天皇地母听真详,太一天尊莫走慌……”
手记--升天(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