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那个,正确了说,他是在破竹。
先用铸砻刀在竹子的两端旋切一圈使得断口齐平,然后左手握着竹子尾端,右手持刀,刀口斜着角度削竹节上那一圈凸起的节线,这个步骤有个名堂,叫“纂竹节”。
纂竹节主要考验的是左右手的腕力配合性能,左手转竹,右手转刀,360度一气呵成,节线切口光滑,跟竹子青皮齐平。
丁若长英自小便被父亲带着练习纂竹节,从手指大小的小山竹练起,随着岁月的增长,练习的竹子也跟着由小到大,到他八岁那年,他已经可以将尺大的整条毛竹的十几圈节线不换气纂完。
一般来讲,篾匠们都要将竹子架在木马上纂竹节的,但丁若长英的父亲却不允许他这么去练习纂竹节,而是要求他必须用手提着竹子去完成纂竹节这项技能。
小时,对于父亲的不近人情的严厉,他是很抗拒的,直到他六岁那年,他才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又或者说习惯了父亲的不近人情。
心里回忆着小时与父亲在一起的一些片段,他手中的竹子越转越快,竹子的尾端由初时的水平逐渐上扬,当他将最后一圈节线纂完,整根竹子已经呼啸有声,左手松开的瞬间,整根竹子便笔直射向天穹。
父亲说,这一招叫做“青龙啸月”,理通“柔极而刚”,劲出“旋转之势”,“势从天地之气”。
腾身将飞空的竹子拽回,开始第二道工序,破竹开片。
先将竹子对半剖开,打平竹腔内竹节,再将剖开成了两半的竹子开成均匀的八片,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第三道工序便是剖篾片了,用刀将开好了的小竹片分层,竹片的厚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用刀可以将其分成三四层甚至十几层,当然这取决于用途和关键的手艺。
编制砻身外壳的篾丝要求偏厚一点,所以他将篾片分成了三层,连着青皮的头层和二层黄,厚度掌握在2.5毫米左右,余下的连着竹馕的一层丢弃不用。
第四道工艺是拉篾丝,先将分好层的薄篾片用刀刮光滑,再分成3毫米左右的篾丝,分好的篾丝再用刀刮一遍,使得篾丝粗细均匀,光滑不扎手。
得益于他父亲自小对他的严格要求,丁若长英拉篾丝的手法很纯熟,一叠篾片握在手中,一根根篾丝行走在手指和刀锋间,大小均匀、不偏不侧不开叉,流云掠风般,“咻咻”射向远处,均匀的排列在地上,正好适宜晾晾水分。
拉好篾丝之后,利落的编织好砻身外壳,砻肚,砻斗(顺便把砻手安放好)。外壳做好后还要分砻,就是把砻身外壳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上下两段,然后分别往里面填土。铸砻用的土是一种深红的黏土,这种黏土含沙量少,铸成的砻使用时即使有少量黏土因为摩擦而脱落,也不会留下磕牙的沙粒。
黏土经过暴晒,过筛,和一些特殊原料处理,有一股天然的甜甜的泥香味。
父亲说,铸砻如练功……
立四象,开八卦,分阴阳,定砻心,散银河,安砻齿……
丁若长英脑中默念口诀,一个个步骤有条不紊,铸砻刀、乾坤斧、分星尺、银河枋在手中轮番飞舞。
一元双龙手,四象天干合;一柱定阴阳,八卦地支全。……星宿列云台,天罡箕斗开。
“合!”丁若长英一声大喝,抱起乾盘对准砻心往坤盘一放,乾坤闭合的刹那,整座砻“轰”的一声闪出一圈月色光华,乾盘隆隆旋转一圈。
这一现象,令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出自他手中的砻少说也有百八十座,也没见一座砻出现过什么异样,今天这座砻怎么会拥有了一丝灵气呢?
提着饭盒进来的苏曼曼,恰好看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长英!你竟然花费自身灵气去铸砻?”苏曼曼道。
“没有!”丁若长英道:“是这座砻自然吸收天地之气,孕出了几丝灵气。”
“这怎么可能?”苏曼曼道:“它还会修行不行?”
“你转动下试试。”丁若长英道。
苏曼曼依言,扒拉了一下砻手,果然,砻身又是光华闪烁了几下,然后隆隆转了几圈才自行停下。
第二十一章 立坊铸砻(2)(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