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是指到了或过了适婚年龄但是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男性。
光棍还是一个流行词汇,随着某宝的发展,光棍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在农村,光棍这个词仍然带着鄙视。
上关村不知是由于风水极好还是极差,男女比率严重失衡。
在中国男女比为1.067:1时,上关村可达1.5:1,这说明三个男人里就有一个是光棍,而且是在进村出村的姑娘们数目相同的情况下。
上关村在全中国的农村里不算小,奈何四周被四个乡镇包围,方圆三十里,该村是最小最穷的村子。
村里的人想进镇,镇里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进大城。
没有人愿意走下坡路,上关村的姑娘们都想嫁到大村里去,大村的姑娘们想嫁到乡镇里,没有人愿意嫁到上关村,这就更加剧了上关村的男女比例的失衡。
有人看出了这里的商机,买了南下的车票,摇身一变成了人贩子,化装成劳务市场的老板,连拐带骗了许多姑娘回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关村阳盛阴衰的问题。
奈何僧多粥少,有钱的僧人更少,无论人贩子再卖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上关村的光棍们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上关村的光棍们集中在西半村,爸爸说这是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同村不同俗。
村东头的人思虑长远,节俭朴素,存钱养儿防老;村西头的人享受当下,有钱就花,不管他人死活。
在村西头,每天都会发生以下情况:
女人:“孩儿他爸,家里没面了,去买点吧。”
男人:“好!”
男人上街溜达一圈,找了个小饭馆,来个烧鸡,二两酒,再点几个下酒菜,将口袋的钱都花光。
回到家,男人说:“没看到卖面的。”
女人:“那孩子们吃什么?”
男人:“割点草摘点树叶吧。”
村西头的男人,大多不知道自家的地在哪里。
村西头的女人,伺候公婆孩子,种地除草收割,打工养家糊口。
凤娟十三岁时候和男人跑了,她妈说:“娟她爸,你去找找吧,别出啥事。”
她爸说:“找什么找,爱咋样咋样!”
她妈和凤娟大哥哭诉:“你妹妹跑了,你爸不管,你回来找找吧。”
凤斌请了假回家挨村挨户地寻找自己的小妹。
或许即使下关村男女比例1:2,村西头依然会有很多光棍。
凤娟爷爷有五个儿子,花钱买了凤娟妈,其余四个儿子都是光棍。
村西头几乎所有家庭都是如此,兄弟六七人,选出一人买个媳妇负责传宗接代,其余的混吃等死罢了。
凤娟爷爷有六个兄弟,只有自己和小弟结了婚,其余也都是光棍。
凤娟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是如此。
凤娟二哥凤青的理想就是,买台电脑,今生与游戏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他们没有被“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束缚,他们的个人享乐主义十分契合光棍身份。
有些人选择当光棍也是无奈之举。
当今社会,结婚成本过高,若父辈不帮忙在农村很难找到媳妇。
但是他们的父亲,只管自己吃好喝好。
作为男人,他们责任心的位置是真空。
但是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的父亲也不知道责任心为何物,他们父亲的父亲亦然。
他们的基因里没有责任心这一段,和光棍身份搭配得恰如其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许他们正在被自然选择淘汰,
番外4:光棍(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