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薛志勇说让马氏名木的人自己掏钱、出人出力去建设这个木轨。看似是免费的,可他们肯定可以从中获取到想要的利益。
只不过具体是什么,赵贺现在也不方便问。反正从之前的合作情况来看,薛志勇执行的都是互惠互利的策略。即便是真的需要付出点利益,以薛志勇这段时间的功劳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薛志勇现在正极力地和马氏名木划分清楚界限,但了解内幕的赵贺,自然会将两者关联起来。
“行了,就这么办吧!”
赵贺一槌定音,确定了薛志勇的主意。而其他官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符合两派各自的观点。这次薛志勇倒是打了个圆场。
“那搬工之事,又该如何解决?”
赵贺想了一下回答:“其他人还有想法吗,不然的话按照老三的方法来办。”
老三指的自然是吴书三。
老书生等人自然不甘心把话语权都让给吴书三,纷纷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这次他们倒不是以争吵为目的,都认真想了一些对策。
经过详细谈论后,他们决定把搬工分成三部分去解决。第一部分可以继续停留在码头,不过生意会有所减少;第二部分是接受各个作坊的雇佣,负责搬货到木轨车厢上。劳动性质和之前差不多,但薪资会有所增长;第三部分是补贴一部分金钱,然后鼓励他们经商运货。毕竟木轨一旦建设成功,商业贸易会越来越繁华,商人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的。现在开始做生意,能占据很大的先机。
当然,这一切还是得木轨能够铺设成功再说。
代表此次木轨项目的马大海和胡盛亮接受了赵贺的召见,前来详细汇报内容。确定了地点和时间后,当天就开始动工了。
至于黄永鸿,他不想出名太快,只想安心在幕后搞科研。所以这次技术试验出来后,他便全权交给马大海和胡盛亮了,专心去捣鼓其它的技术了。
县令分配的场地是县内一处偏僻的位置,此时是断壁残垣,迟早需要翻新。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他们也就大动工一次。
既然是马氏名木掏钱,自然是没二话,但这建成之后要什么利益,他们也有要求。
胡盛亮代表马氏名木,跟县令的幕僚吴书三商讨了一下午后,双方满意地达成交易。
第一,县衙在偏僻的区域开设出一片开阔的地带,命名为南海加工作坊,简称南工坊。
第二,马氏名木出钱出人出力,负责构建连通西濠支流到南工坊之间的木轨。一旦建造失败,损失自行承担。
第三,若是木轨建造成功,县衙在补贴一定的费用之后,另外大幅度减免马氏名木在南工坊的租金,持续二十年。
第四,建成之后的木轨,任何商家的通行都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而马氏名木只需缴纳三成。
四条协议下来,乍看之下马氏名木似乎是亏了,毕竟一旦建造失败,后果都是他们在承担。可仔细算一笔账之后,可以发现,他们其实是在做风险投资。而且这个风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首先,马氏名木本就是做木工起家的,这木轨所需的原材料,他们都有渠道,木匠他们更是不缺。
第四十一章 南工坊(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