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木轨成功铺设之后,胡盛亮便找到薛志勇,提出这个概念,想要落实。
刚开始薛志勇是不同意的,毕竟他们这段时间太过活跃了,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瞩目。之前还打算暗中布局的,却没想到事情发展得那么顺利,一下子就做出头了。
可后来薛志勇仔细一想,既然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布局,那何不更进一步做大呢。毕竟有时候不大不小的局面才是最尴尬的。与其畏手畏脚,还不如把能做的事情大大方方地做出来。
像这一次的加工工场的布局,是至关重要地一环。一旦做成功了,马氏名木便能摇身一变成为广南东路的豪商之一,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现在,吴晓枫等人必须从马家村分割出来了。胡盛亮既然彻底入局了,那就由他来全权领导马氏名木,其他人搬离马家村,到南海县隐居起来。
搬到县里?
吴晓枫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意外,集中谈论过后也明白了薛志勇的顾虑。
一方面是马家作坊树大招风,接下来肯定是商业一条路走到黑了,以后更是会吸引更多的商家落户到马家村。
而吴晓枫、习子语、葛宇和其他人还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不能太快就被定义成商户。毕竟在儒家统治的天下,商人的身份不管怎么样还是带着贬义的色彩。
另一方面则是,吴晓枫他们对马家村的影响过大了,现在或许还是好的方向。可一旦形成依赖,以后事事都是他们决定。长此以往,马大海和马二牛根本锻炼不出独立的能力。
虽然不舍,但是众人还是一致同意搬离。
马大海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并希望他们能带走豆豆,好好教导他。马家未来的希望全在他身上了,现在从事商业,只不过是为了豆豆的将来铺路而已。
一旦有朝一日豆豆能够中举,那他们马家村才算是咸鱼翻身,重现祖宗辉煌。
携带好豆豆?这一点众人自然举双手双脚赞同。
在离开马家村之前,他们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好。那就是之前种在岩洞附近的番薯,这些需要赶着入冬之前收获起来。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虽说住在马家村,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上山给番薯浇水施肥。因为照顾得不是很好,所以长势一般。但不管怎么说,种了半年的时间,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
正常来说,番薯的亩产能达到3000到5000斤。即便是缺少照料,上千斤还是没问题的。
而之前吴晓枫他们大约开辟了半亩地用来种番薯,虽然现在挖出来的番薯有些奇形怪状,但还是装了十几筐,估摸着五六百斤是肯定有的。
这几个月来薛志勇的半成份额又为他带来了近两百贯钱,这些他并没有给吴晓枫他们,而是用来购买了南海县外的十亩良田,并雇佣了一些佃农。
既然来到了古代,薛志勇等人自然不会因为心理抵抗地主阶级而反对成为地主。而且十亩地数量少得可怜,佃农也只是马氏名木里帮工的家人。
第四十二章 搬走(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