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竹文集 > 卡拉永远OK

卡拉永远OK(1/2)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川南某个城市。

    赵青青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女青年,象许多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高考落榜后,升学无望的她,只好到社会上就业。

    赵青青的经历很不平凡,她不是普通的高考落榜生,她是有着三次高考经历的落榜生。

    赵青青曾有远大的理想,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

    学生时代的赵青青,认为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是进入大学,就读于某某大学的新闻系。为此,她不惜花费十多年时间,寒窗苦读。每次参加高考,填写志愿表,她都在第一志愿栏填写了新闻系。按理,象她这种学习努力,对前途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应该感天动地,成为天之骄子,无奈命运给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没让她成为记者。

    赵青青考不上大学的根本原因,是赵青青偏科。赵青青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不行。学习上偏科的弱点,她刚上高中,老师和家长便看出来了,为此,老师和家长为了她补习数学,花了许多功夫,终究不见成效,她的高考数学成绩总在二三十分之间徘徊,大学之门拒绝了赵青青这种“人才”。

    面对现实的赵青青,转而选择了就业。

    她第一次就业,是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职员。

    进广告公司之初,面对崭新的工作环境,赵青青的心情很轻松。当时广告公司还不多,广告人算一种比较体面的职业,赵青青那颗被高考淘汰的黯淡的心,多多少少有了亮色。

    工作了一段时间,赵青青的心却轻松不起来了。

    她是通过招聘进的广告公司,应聘之前,她把“招聘”理解成“就业”,后来,赵青青发现自己并不算“就业”,有的人把招聘职员视为临时人员,只有进了国家单位,成为国家单位的编制人员,才算真正就业。

    事出有因,赵青青遭遇了第一次相亲,就是在本次相亲过程中,赵青青发现了招聘职员的悲哀。

    赵青青第一次相亲,男方由男方的母亲陪同到场,先闲扯了一会儿,话题转到工作上面。男方的母亲说儿子在铁路系统工作,单位属中央直属企业,响当当的铁饭碗。男方的母亲问赵青青的公司属哪个系统管,赵青青回答不出,赵青青老老实实说应聘到公司工作,结果男方的母亲变了脸色,敷衍了几句,相亲便草草收场。

    这件事情对赵青青打击很大,赵青青象犯了什么错似的,背上了莫须有的思想包袱。难道广告公司的招聘员工就不是职工?

    赵青青很气恼。

    实际上,与赵青青一起进广告公司的招聘员工共十名,都是从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十个年轻人都在各寻出路。

    有一个运气较好的人,等到了父母单位自动解员的机会,通过“招干”的方式,进了机关。

    还有一个人考上了航空公司,进了比广告公司更好的“单位”。

    赵青青在广告公司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足半年,她遇到了再次“就业”的机会。

    有一家国营企业招工。

    这家招工的工厂,是有几千名职工的国家二级企业,效益最好时达到过年上缴国家利税上亿元。

    赵青青的许多初中同学都在该厂当工人。

    赵青青的一部分同学,没有赵青青那么高的理想,这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偏低,知足常乐,初中毕业便选择不再求学,在该厂当起了工人。他们有着较长的工龄,甚至,有的同学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当上了师傅,或者先进工作者,在工人圈层中,活得如鱼得水。

    赵青青压根儿没想过要当工人,她的父母也从不希望她当工人。

    高考可以改变命运,是不争的事实,她的父母便是通过高考,成为老家农村跳龙门的人物典型,由农民子弟一跃当上了国家干部,变成了知识分子,捧起铁饭碗,拿着行政级别的工资。

    人人都说一代应比一代强,父母对赵青青曾寄予厚望,期望她象他们那样,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为此,在赵青青读高考补习班期间,父母尽可能地为她提供学习条件,给予经济支持,毫无怨言地为她奉献。

    对于赵青青进厂当普工,在父母方面,是极不情愿又不得不让赵青青“就业”的下策。

    国企工人这个职业,尽管是无奈的选择,可是在那个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等于有了铁饭碗,还是不幸中万幸的事情。

    在父母的催促下,赵青青从广告公司辞了职,参加招工考试。

    可是,此时的赵青青,年龄偏大,眼睛近视,回头过来,重新走她那些当工人的初中同学的路,显得滑稽又可笑。

    这次招工是该厂最后一次招正式工,确切地说,是最后一次招全民所有制合同制工人。普通群众并不清楚“全民所有制合同制”的真正含义,他们将“全民所有制合同制”员工认定为正式工。招工考试进行了三天,招工的场面尉为壮观。那么多考不上大学的待业青年,纷纷加入到招工考试的竞争中。

    由于本次招工名额有限,招工条件比以往更苛克,年龄要求二十周岁以下,文化要求高中文化,身体条件也比较高。

    有的考生只有初中文化,家里想方设法为孩子搞假高中文凭;有的考生有真高中文凭,家里怕考场上孩子临时失误,做好了为孩子找枪手的准备。

    在众多的待业青年中,文化方面,赵青青应该是鹤立鸡群的人,考试不在话下。果然,文化考试的结果,赵青青排名第一名。

    但是,有两个方面,赵青青达不到要求。

    一是年龄,二是视力。

    赵青青已经超过了二十周岁,将近二十一。家庭会议决定,为赵青青更改年龄。

    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公民没有身份证。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电脑,所有的档案都不是打印件,而是手写材料,更改年龄相对来说容易些。

    先是用笔更改了户口簿上赵青青的出生日期,把出生日期延后了一年半。

    再更改赵青青毕业证上的年龄。

    更改毕业证,一时失误,把字迹涂花了。不敢把涂花了的毕业证交到招工办公室骗人,不得已,赵青青只好硬着头皮,返回母校,以毕业证遗失为理由,要求学校补办毕业证。

    在校长办公室,为赵青青补办毕业证的校长,找出学校存档,拿出一张空白毕业证,重新为赵青青办理毕业证。

    赵青青站在旁边,盯着校长的一举一动。

    当校长举起毛笔,郑重地在毕业证上填写内容时,赵青青突然说:“校长,请您把年龄写成十七岁吧,谢谢您!”

    校长的手停顿在半空中,他的头症了一下,仿佛没听清楚赵青青在说什么。

    赵青青急了,带着哭腔说:“校长,我现在要参加招工考试,我的年龄超过了招工年龄,我——”

    校长立即明白了赵青青的来意。

    校长放下毛笔,思索片刻。

    校长重新提起笔,填写了赵青青的毕业年龄为十七岁。

    校长自言自语:“如果有人问起这件事,我就说为了学生的前途。“

    赵青青接过新毕业证,感激涕零,无法向校长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她对校长深深鞠了一躬,跑出了母校。

    且说赵青青的眼睛,中度近视,根本达不到招工要求的视力1.0。

    赵青青的一位朋友与她一样,视力达不到要求。

    他们都为视力问题绞尽了脑汁。

    先是听说气功可以矫正视力,家长为他们请了气功师,突击对他们进行视力矫正。矫正了半天时间,发现毫无效果,只好放弃这个办法。

    然后,他们一起到眼镜店配上了隐形眼镜。

    体检时间共两天。

    体检的第一天,赵青青的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戴上隐形眼镜进入了体检场,半小时后,朋友灰溜溜地走了出来。一问情况,原来朋友一进门就被体检的医生摘掉了隐形眼镜,视力顿现原形,查出了真实视力,体检档案上白纸黑字写上了体检的结果。

    好在赵青青已是受过人生几次大挫折的人,比这位朋友稍老练些。赵青青采取了先观望的办法,得出了光靠配隐形眼镜想蒙混过关也不是策略的结论。

    赵青青的父母动用了尽可能动用的人际关系,一直拖到体检第二天的下午,才让赵青青戴着隐形眼镜进入了体检场。

    轮到赵青青接受体检,赵青青用很轻的声音,对负责摘隐形眼镜的医生说:“医生,您好!我叫赵青青,体检号123456,请关照。”

    那个右手举着手电筒,左手掀起她的眼皮的医生,明明看到了赵青青的隐形眼镜,没有取下赵青青的隐形眼镜,示意赵青青过去检查视力。

    检查的结果:赵青青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1.2,达到体检要求。

    就这样,赵青青挤进了正式工这趟末班车,混进了工人队伍。

    赵青青的母亲找赵青青谈了一次话,意思是该努力的赵青青已经努力过了,要求赵青青安心当工人。末了,母亲拿出一千块钱,交给赵青青,说是为赵青青准备的嫁妆。

    赵青青心想,自己连对象都没有落实,结婚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母亲为何这么早就给嫁妆钱。当然,赵青青是个聪明的姑娘,从母亲的眼神中,赵青青读懂了长辈的失望,以及长辈的期望。

    婚姻也可以改变命运,这是赵青青从小听母亲讲故事得出的答案。在母亲的故事中,灰姑娘可以穿上水晶鞋,七仙女可以下凡,不同的婚姻际遇,可以造就女性不一样的人生。

    接过母亲给的一千块钱,赵青青的心沉甸甸的,赵青青无法知道,自己未来的婚姻,将把自己带到哪个方向。

    我不知道风将往哪个方向吹

    我的苦恼

    我的伤悲

    ……

    赵青青的心莫名其妙地诗意起来。

    赵青青从学生变成工人的经历,既曲折传奇,又非常的不光彩。

    这段经历既是名落孙山的失败者的悲情故事,也是时代小人物的人生挣扎史。

    说穿了,赵青青是一个很不够格的人。

    当大学生不够格,当工人也不够格。

    因为当工人不够格,赵青青混进工厂后,在本职岗位上,她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人。

    赵青青是一名纺织女工,在整理车间做大修工。

    她的本职工作,是将生产出来的棉布,进行疵点的修复。

    她使用的工具,有针、线,以及剪刀。

    这份工作不需要多少文化,有的老工人根本没有文化。

    只要大修工操作速度快,就能达到高产量,眼睛灵敏,就能保证质量。

    偏偏赵青青的操作速度和视力都不行,她成了大修小组最笨的工人。

    生产组长恨死了赵青青。

    本职工作笨拙的赵青青,拖了全小组的后腿,让大修小组的名次,排在了全车间的末尾。生产组长多次挨领导批评,脸面扫地。生产组长想出气,就找赵青青出气。

    生产组长不止一次讥讽赵青青:“又在那里骚做起!”

    什么叫“骚做起”呢?这是一句粗话,可能生产组长本人都解释不清。生产组长采用粗话来表达对赵青青的憎恨。生产组长恨不得将赵青青扫出小组,不让赵青青这颗耗子屎,坏了全小组一锅汤。

    赵青青会说文明语言,可是赵青青不敢说。赵青青自知工作不优秀,理亏,先矮了三分,哪里有脸顶撞生产组长呢。赵青青任生产组长发泄。

    轮班长也不喜欢赵青青,轮班长要比生产组长高明些,说话更委婉。

    轮班长语重心长地对赵青青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今天既然在这里做和尚,就要把钟撞好!”

    轮班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赵青青不是大修小组的和尚,大修小组这座小庙,盛不下赵青青这个“人才”,总有一天,赵青青会乌鸡变凤凰,飞出大修小组,飞到天边去。

    轮班长的轻言细语,使赵青青听着很顺耳,为了报答轮班长的知遇之恩,赵青青不想拖全小组的后腿,她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多完成一点产量。

    不知什么原因,赵青青被封了个工会小组长的官职。

    工会小组长的职责,是定期为厂广播站采写通讯稿件,定期布置车间的黑板报,定期填写小组的工会工作记录表。

    这些事情,赵青青倒是干得非常出色。

    赵青青采写的通讯稿件之一,报道她们车间的一位党员师傅,如何进行技术革新,为工厂的发展添砖加瓦。

    每次厂工会开展活动,赵青青代表车间参加,皆能获得名次,为车间增光。

    赵青青这个不称职的工人,居然写出了《车间班组管理之小见》的论文,在厂工会的论文征集中荣获三等奖。

    赵青青在演讲比赛中,慷慨陈辞,她说:“朋友们,你们不需要认识我是谁,更无需知道我的名字,在七千职工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就象大海里一粒小小的水滴。也许因为我太平凡,平凡得我的存在似乎无足轻重,但我会把我平凡的一生交给工厂,象我的师傅和周围的同志一样,用我们平凡人的朴实性格默默地奉献……我既然选择了工厂,就要在工厂扎扎实实地干下去;我既然选择了工厂,就要做一个优秀的工人。我太平凡了,平凡得还不能为厂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工作上我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然而我有信心和决心为工厂贡献出我的一切。我是大海里一粒小小的水滴。一滴水的能量固然小,但千万滴水的能量将汇成海的壮阔!”

    赵青青的演讲声情并茂,催人奋进,受到评委一致好评,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得演讲比赛的桂冠。

    为此,赵青青受到了车间最高管理者——车间主任的一次嘉奖。

    车间主任给了赵青青一个星期时间,让赵青青回家,在家里为车间写年终工作总结。

    车间年终工作总结本来是车间主任的事,车间主任为什么要让赵青青写,这个问题不得而知。可能是车间主任工作太忙吧,也可能车间主任认为赵青青的才能胜任写车间年终工作总结。大概车间主任觉得写年终工作总结很费时,要一个星期才可能完成。

    总之,赵青青接到这个任务,高兴得快要发疯,她在家里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车间年终工作总结写好了。剩下的六天半时间,她四处游玩,度了一次痛痛快快的假期。赵青青玩了六天半不说,按照车间主任的承诺,她领到了上班一周的工资。

    只有在脱岗的情况下,赵青青没有产量和质量的压力,她才能领到全额的薪水。

    赵青青被派往厂职工学校,参加过为期一个月的政治轮训。

    在学习班里,赵青青结识了来自厂各个部门的人,她还被指定为学习班的副班长,与正班长联手工作。正班长是纺织学院毕业的某车间技术员,也是年轻人。尽管赵青青与正班长的职责是为学习班的学员服务,每天擦黑板,打开水,但是,学习结束前,他们共同策划的游乐活动搞得非常出色。在整个活动中,他们为学员安排伙食,准备趣味节目,购买纪念品。轮训结束,赵青青被评为优秀学员,她的政治轮训毕业证上,被冠以“工作积极主动,组织能力强”等等评语。

    赵青青不知道,参加政治轮训,是她们车间其他工人不情愿的事情。脱岗学习,只能拿基本工资,拿不到效益工资,所以,其他工人都不乐意被抽调学习,愿意在车间上班。

    别人不情愿做的事,才让赵青青这个不受欢迎的工人,顶了名额,充数交差了事。

    赵青青从来都拿不到效益工资,反而由于脱岗学习,拿了难得拿一回的全额基本工资。

    一个月的抽调学习,让赵青青尝到了甜头,在这一个月中,赵青青不必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烦忧,她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何等的愉快。

    但是,这样的脱岗情况毕竟有限,轮训结束后,赵青青仍然回到原岗位继续上班。

    无论怎样,赵青青这个混在工厂里的女青年,还是享受到了国营企业正式工才有的待遇,分配到了单位的单身寝室。

    赵青青住单身寝室没有任何异议。

    她是正式工,家里住房紧张,一交申请立即获批准。

    赵青青的寝室并非个人寝室,她还有一个室友,铺位在她的床对面。室友与她同住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嫁掉了。室友嫁掉后,每天下班,赵青青回到空荡荡的寝室,感到有些寂寞。

    不过,没有过多久,赵青青在宿舍里面就有了伙伴。

    赵青青的伙伴,是一名混进宿舍的女工,名叫咪咪。

    咪咪是赵青青车间的临时工,却住到了宿舍的二楼,赵青青房间的上面。

    咪咪通过关系,冒名顶替住了别人的铺位。

    咪咪的一位熟人是正式工,用正常手续申请了铺位,自己不住,让给咪咪住。

    难怪每次宿舍管理员发开水票的时候,赵青青听到,管理员喊的是赵青青不知道的人名,答应的人却是咪咪。

    赵青青知道咪咪做了假,却没有告发咪咪。

    或许,在赵青青的潜意识中,赵青青的正式工身份,也是做假才获得的。人都有各人的难处,求生存不容易,为什么要划分正式工和非正式工呢,赵青青打心眼里认为,这种身份的划分,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劳动者需要划分正式劳动者与非正式劳动者么,赵青青想。赵青青既同情咪咪,又惺惺相惜,接受了咪咪这个朋友。

    赵青青与咪咪喜欢在一起谈论时尚,象所有爱美的姑娘一样,她们很爱打扮。

    街上流行什么颜色的裙子,流行什么式样的衣服,她们都津津乐道。

    咪咪买的一条新裤子,花了五十块人民币,面料和做工都上好。赵青青舍不得买那么贵的服装,她选择了到旧货店淘货,她淘到了一条旧呢裙,成色较新,价格极便宜,旧呢裙配上她亲手编织的毛衣,非常好看。

    赵青青和咪咪常在一起交流编织毛衣,选什么样的衣针,什么样的毛线,织什么样的花样。开始,她们都不大会织毛衣,拆过几次线,渐渐地,才摸索出了经验,织出了尺寸合体花样美丽的毛衣。

    赵青青与咪咪在宿舍里交往甚密,无人发现她们身份的差别。

    赵青青进厂两年,住了两年单身宿舍。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赵青青重复着简单的劳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

    倒是在宿舍里,赵青青目睹了两件不平常的事情。

    一件是杀人事件。

    有一名女技术员,被发现死在宿舍里面,案子侦破后确认为他杀,是情杀。案发那几天,宿舍管理员在宿舍大门口与过往的人谈论这个案件,宿舍管理员不说女技术员怎么怎么样,总是尖着嗓子说“女大学生……”,说了一遍又一遍的“女大学生……”,宿舍管理员的语气很刺激赵青青的耳膜,触痛了赵青青关于三次参加高考黑色的记忆,赵青青感到烦恼。

    另一件是结婚事件。

    某位女工,可能是自认为寝室里没有别的室友,单身宿舍可以布置成她的新房,有一天,此女工指挥着人,往宿舍里面搬运双人床、衣柜等家俱,受到宿舍管理员阻挡,双方僵持了一个小时。宿舍管理员宣布,按照规定,单身宿舍只能住单身职工,不接纳已婚职工,更不能将寝室当成结婚用的新房。准新娘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态,说单位不分配住房给她,她找谁要房子,而且,宿舍里不是有一个带了小孩的人住在这里吗!宿舍管理员解释道,那个带小孩的人,是军属,住单身宿舍是单位优待军属特批的,怎么能够跟军属相提并论呢,要结婚找你的新郎官要房子嘛。准新郎站在旁边,呆若木鸡。赵青青越看心中越发凉。赵青青骨子里是一个很清高的人,赵青青想,宁愿自己一辈子不结婚,也不愿受宿舍管理员的奚落,住这样的狗屁新房。这个事件也使赵青青很烦恼,单位分房按论资排辈的方法分,象他们这种小青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资格分配房子,根本不可能有结婚用的新房。正如宿舍管理员说的那样,要结婚找男方要房子去,否则结婚就是女方脑壳婚了。

    赵青青的烦恼远不止这些,单身宿舍里发生的两件事,带给她的只是短暂的烦恼,她还有长长的致命的烦恼,那就是——工资不够用。

    赵青青的工资标准很低,她还领不到全薪,因为她完不成工作任务,产量质量都完不成,月月被扣钱。

    她并不是工作不努力,其实她已经很努力了,工作时间完不成产量,她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她勤奋工作如同她当年勤奋读书一样。

    赵青青发现自己完不成产量的根本原因,在于天生干活动作比较慢,她观察那些产量完成得好的工人,他们的动作非常利索。

    人的某些特质并非后天形成,而是先天决定的。赵青青长着一双与众不同的手,这双手细嫩而纤长。这不是一双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很多人看到这双手都如此认为,赵青青本人也认同。赵青青看过许多同事的手,没有哪个同事的手与她的手类似。

    至于质量,赵青青的工作需要用眼睛检验质量,她上班的工作环境又不允许戴上眼镜来完成任务,不戴眼镜她根本看不清楚。

    实践证明,赵青青并不适合做大修工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她更适合当一名脑力劳动者。然而,赵青青太不起眼了,没有哪位管人事的干部,会把她安排到更适合她的岗位上去,适不适应本职工作都得适应,安心当她的大修工吧。

    领工资的日子,是工人们最高兴的日子。赵青青高兴不起来。她领到的工资,大概相当于别人薪水的一半。她常常暗自叹息,将来如果还要养家糊口,日子该怎么过。

    大修工的岗位不适合赵青青,赵青青又没有调动工作的途径,她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无助。

    赵青青与一位朋友的通信中,赵青青听到了来信朋友的心声,这位朋友在信中写道:“厂长的女儿,因为写了两篇报道,可以荣升厂广播站的记者;办事员的儿子,就算写出十篇报道,为车间写了若干材料,照样当你的工人去吧……”

    赵青青读着朋友发出的牢骚,哑然无语。已经身为社会人的赵青青,对社会上的某些潜规则,不是没有感触,但她又能够怎么样呢,世上的伯乐本不常有,就算有伯乐,又凭哪点认定赵青青是千里马呢。

    赵青青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考的杠杆,将赵青青划入了工人这个阶层,她想当一名好工人,却又无法当好一名工人。

    上班的时候,赵青青显得比较沉默,在一大群工人中间,她是如此地郁郁寡欢。

    有一天,有人找到赵青青,要给赵青青介绍男朋友,赵青青简单问了对方的情况,男方也是一名工人,在另一个国营企业工作。赵青青想想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先看看那个男孩子怎么样,彼此有没有缘分。

    在媒人的陪同下,男女双方见了面,赵青青没有什么感觉,也找不出理由说男孩子哪点不好,就告诉媒人交往一下再定。媒人催男方赶紧主动邀约,男孩子约赵青青某日单独见面,小伙子还征求赵青青的意见,问她在哪个地方约会比较好,赵青青顺口回答说:“就在我们厂的大门口吧。”

    到了第一次单独约会那天,是晚上八点钟。天已经黑尽了,纺织厂门口亮着路灯,路灯照在行人的脸上,人脸都变成了灰白色。赵青青等了几分钟,没有见到男友,赵青青心里不高兴。这不是气她吗?女方第一次赴约就是这种冷场面。于是,她准备打道回府。

    赵青青刚一转身,对面一个男青年喊她:“是你吗?刚才看见你,但不敢认,有点不象那天见的样子,怕认错人。”

    赵青青一看他,赌气说:“我也不敢认,刚才其实碰了面的,那天我根本就没有记清楚你是什么样子,我也怕认错。”

    男青年尴尬地裂开嘴,傻笑着。

    赵青青看他那傻样,“扑哧”笑起来。

    于是,他们同时乐了,气氛一下子缓和了。

    赵青青发现他的眼镜片很厚,她问:“你的近视眼镜多少度啊?”

    他回答:“1000度。”

    赵青青大吃一惊:“高度近视呀!不过,我也是近视眼,但我平时不喜欢戴眼镜,我近视500度,视力0.1。”

    赵青青很讶异,她的近视眼是十年寒窗的后遗症,难道他比她读书还要用功,比她失败得还惨?

    她瞅瞅他,架着眼镜的他,外表仿佛知识分子,根本不象一名工人。

    实际上,李俊峰是很地道的工人。李俊峰的父亲是工人,李俊峰高中只读了一年,父亲便提前退休让李俊峰顶了班。李俊峰在设备科当机修工,是技术工人,由于技术好,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李俊峰文化不高,他的近视眼是如何造成的,他也找不出原因,总之,他的眼镜与知识分子并不沾边。

    李俊峰问想到哪里走走,赵青青说就顺着工厂走一段路。

    他们往前走,一直走到了火车站候车室,在候车室的椅子上坐下来。

    赵青青说:“坐这个地方最好,不花钱,免费坐。”

    小伙子不大擅言谈,赵青青就先提问,等他说下文。

    赵青青先问了他的姓名,他讲叫李俊峰。

    她问他的业余爱好是什么,李俊峰回答是听歌,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录音机,听磁带放出的流行歌曲。赵青青没有录音机,听的流行歌曲比较少,她承认自己没那么方便听流行歌曲。李俊峰请她以后到他家里来听,他有很多音乐磁带。

    次日,李俊峰到赵青青的宿舍来找她。

    李俊峰一进门,便发现门把手是坏的,他说声“稍等一下”跑了出去,一会儿后,他拿来了工具,把门把手修好了。

    李俊峰这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赵青青,她是第一次受到异性关怀,心里很感动。

    赵青青觉得他很朴实,脚踏实地,不象某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男青年,高不成低不就。李俊峰这样的人,也许是将来可以过日子的人。

    对李俊峰的好感,一下子拉近了赵青青与李俊峰的距离,赵青青在心中将他确定为恋爱的对象。

    李俊峰来请赵青青去听歌。赵青青很爽快地去了李俊峰的家,一盘磁带接着一盘磁带地听。年轻人都很喜欢流行歌曲,她也喜欢,她一面听歌,一面欣赏磁带包装盒上的歌星照片,很快记住了许多歌星的名字及演唱的歌曲。

    有一天,赵青青去工厂食堂打完饭回到宿舍,李俊峰来了,看见她的碗里只有两个馒头,问她为什么吃这么节省。

    赵青青说:“今天刚领了工资,我又没有完成任务,只领到48元5角钱,买了20元的饭菜票,剩下的钱留着零用。”

    李俊峰拿出20元给赵青青,赵青青不要。

    他硬将20元塞在床头柜上一本书里。

    虽然他们是恋人关系,但是赵青青没有花男友钱的想法,她知道他的工资并不高,他给她钱,说不定他自己要省吃俭用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赵青青才知道,这个名叫李俊峰的男朋友,还是她的同事肖娟的男朋友蒋剑的朋友。

    赵青青与肖娟在同一个车间上班,李俊峰与蒋剑在同一个厂。

    一次,赵青青上中班,晚上时间11点钟左右,看见李俊峰和蒋剑到她们车间里来了,李俊峰与蒋剑参观了她们的车间,参观了她们的工作场面。

    赵青青问他们:“你们怎么进来的?厂门口有门卫,外单位的人不许进来。”

    李俊峰说:“外面下了雨,我们说我们进来给你们送伞,所以进来了。”

    到了晚上12点半,下班了,蒋剑为肖娟撑伞,李俊峰为赵青青撑伞,一起出了工厂大门。厂门口聚集着很多女工,雨下得很大,没有伞的女工无奈地望着夜空。赵青青被李俊峰护送回了单身宿舍。

    李俊峰与蒋剑是极要好的哥们儿,这样,成了李俊峰、赵青青、蒋剑、肖娟四个人一起玩耍。

    他们四人有过一次短暂的旅行。

    他们用了两天时间,到邻县的一个风景区旅游。

    这次旅行要乘火车,要住宿一夜,出发前,赵青青便盘算着该如何付自己的那份帐。临上火车,她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塞到李俊峰手上,意思是由李俊峰帮她付帐。李俊峰推辞不掉,只好收了钱。这样,她身无分文随他们上了火车。

    夜宿风景区,赵青青与肖娟住一个房间,李俊峰与蒋剑住另一个房间。半夜,气温奇冷,赵青青被冷醒了,肖娟还在睡梦中。赵青青听见敲门声,打开门,李俊峰和蒋剑给她们抱来了被盖。

    次日清早,赵青青先起床,偷偷来到他们的房间外面,透过玻璃窗向里面观察,发现他们绻缩在褥子下,样子狼狈不堪。原来他们把他们的被盖,给了他们的女友,让她俩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

    赵青青没有惊动他们,也没有把昨晚发生的事告诉肖娟。

    旅游归来,赵青青感觉自己爱上李俊峰了。

    有一次,这两对恋人在李俊峰家吃饭,吃完饭,蒋剑叫赵青青洗碗。

    李俊峰对蒋剑说:“你是主人还是我是主人?不洗,坐着玩去!”

    赵青青知道李俊峰是在呵护她,她骄傲地白了蒋剑一眼,就是不去洗碗,就玩,结果由李俊峰洗了碗。

    闲聊的时候,蒋剑说:“电视台有点歌节目,我和李俊峰各出50块钱,各自去给女朋友点一首歌。”

    赵青青一听,吓了一跳,50块钱!是她一个月的薪水,李俊峰工资的一半。

    蒋剑说得很认真,象是为了爱情在所不惜的样子,李俊峰却没有表态。

    赵青青理解李俊峰的沉默,对李俊峰这样的小青年而言,50块钱实在是贵了点,虽然爱情美好,但是囊中羞涩。50块钱点一首歌值不值呢?赵青青认为不值。赵青青更欣赏少花钱的爱情表达方式,他们可以到山上,摘些野花野草之类的礼物,献给女朋友嘛。赵青青并不想让李俊峰破费,她第一次与李俊峰约会,便选择了不花钱的火车站候车室坐着聊天。由于李俊峰没有表态,点歌的事情不了了之。

    轮班长叫赵青青布置新一期的车间黑板报,赵青青找来几张报纸,将报纸上的文章抄了几段到黑板报上。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讨论职工该不该从事第二职业。有的人说,应该,因为职工工资低,从事第二职业可以多挣钱;有的人说,不应该,从事第二职业会影响本职工作,应当坚决制止。

    其实,没有多少工人关心赵青青办的黑板报内容,他们按部就班地上班,干完活下班,到了领工资的时间领工资,没有想过搞第二职业,也不懂什么叫第二职业。他们不知道,赵青青布置的本期黑板报内容,是她在厂图书室阅读了大量报纸后,精心挑选的时事。赵青青通过报纸,已经了解到,在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赵青青生长的城市属于内陆省份的中等城市,信息相对闭塞些,第二职业对她们纺织厂的工人是新生事物。工人们休息的时候,更关心赵青青在黑板报上用粉笔画的那些图案,尽是些花呀,草呀,一些简单的绘画,很多人觉得这些粉笔画远比枯燥无味的说教有趣。没有办法,赵青青这个车间的工会组长,只能画点小画,抄点报纸文章。

    两对恋人聚会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是如何从事第二职业,怎样挣钱。

    赵俊峰和蒋剑想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在城里合租一个门面,出租磁带,由赵俊峰和蒋剑各出一半资金,四个人轮流守店,算是合伙经营。他俩仔细算过了投资,大约需要一万多块钱,接下来最紧要的事情是去弄资金。

    蒋剑先回家向父亲要钱,立即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蒋剑的父亲是一个没有正式职业的人,由于没有正式职业,吃尽了苦头。蒋剑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儿子不要走父亲的老路,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资,过平静的生活。

    蒋剑的父亲认为蒋剑要做生意是胡闹。蒋剑的父亲怒斥道:“好好上班就行了,想些什么花招啊!”

    由于蒋剑拿不到钱,李俊峰与蒋剑的计划没办法启动,他俩合伙做生意的计划流产了。

    过了不久,赵青青对李俊峰说:“我有个做生意的办法,你想不想做?如果想,咱俩就合伙做,还是一种合伙经营。”

    赵青青说出她要做生意的想法,可是她是生意场上的楞头青,她家祖宗八代都不是做生意的人,她也搞不懂如何做生意。她只知道有一名远房亲戚,本是农民,八十年代末期响应党的号召,劳动致了富,让亲戚们艳羡不已。

    做生意比工作挣钱多,是她的一种想法。她感到老百姓真的很穷,不单是她本人穷,她的工友们都很穷。

    就拿上个月的一件事来说吧。她的一位同事过生日,她应邀前往祝贺。前去祝贺的工友们挤在同事的家中,一个个笑哈哈的。赵青青环视窄小简陋的房间,心中说不出的悲凉。她想,难道将来自己也会象这样,结婚、生子,几十年过这种生活,然后死去?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异样,工人们如此快乐。工人本来是无产者,没有过高的奢望,容易满足现状。赵青青的思维与其他工人的思维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她也无法解释。

    李俊峰表示愿意与她合伙做生意。

    赵青青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她只好问李俊峰有没有项目。

    李俊峰说,开个店,卡拉OK店。

    卡拉OK店?

    赵青青在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讲北京等地有一种叫卡拉OK的娱乐活动,渐渐开始风行。赵青青读完整篇内容,也不清楚这项娱乐活动到底是什么。

卡拉永远OK(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