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竹文集 > 芬芳时光(纪实电视片)

芬芳时光(纪实电视片)(2/2)


    第三章内棉往事

    原国营内江棉纺织厂,地域宽广,从壕子口大马路起头,一直延伸到后厂门乌龟山片区,分别与铁路地区、圣水寺接邻。

    内棉子弟校是计划经济年代国营企业的产物,由于内棉厂职工人数众多,内棉子弟校应运而生。

    内棉子弟校的学生,大部分生源来自内棉子弟,他们的父母或在厂里当普通工人,或在厂里从事管理工作,或在厂里其他岗位就业。这些内棉子弟,他们童年生活的主要范围,就是内棉厂。

    内棉厂机构健全,内棉子弟出生的时候,厂里已经有了哺乳室,在哺乳期间就可以在母亲上班时间进入哺乳室。厂里有幼儿园,到了两三岁,可以上幼儿园。七岁,可以进入子弟校这所全日制学校。此外,还有技工校、党校等部门。

    内棉子弟通过各种方式进厂参观过车间,看到过父母或邻居辛勤劳动的情景,轰隆隆的机器声,棉絮扬起的粉尘,是他们幼小心灵里挥之不去的体验。

    俗话说“男不进矿女不进纺”,就是指矿工是男性职业中最苦的工种,纺织工人是女性职业中最累的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纺织女工属于特殊工种,她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45岁,远远提前于其他职业的女性,她们太累了!

    对劳动场面的深刻记忆,对劳动人民深深的敬意,使内棉子弟们善良、朴实,如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家属区的巷道便出现孩子们嬉戏的身影。

    内棉厂有一种特别的房子,厨房是几家人共用的厨房,哪家今天炒了什么菜,邻居们都知道,哪家的蜂窝煤用完了,没来得及买,邻居会主动把自己的蜂窝煤放在那个缺煤的灶上。孩子们从这家窜到那家,从楼上窜到楼下,其乐融融。

    内棉厂的大食堂和大澡堂,都是必去的地方。在以女职工为主体的纺织厂这类单位,大多数子女随母走,加上当时罕有独生子女,内棉家属区简直就是妇女儿童的大乐园。

    内棉子弟校同学在内棉厂灯光球场排练集体舞的事记忆犹新,为了“六一”文艺汇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集合在灯光球场,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排练集体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初八三级的同学,不少人长大后在内棉厂当过工人,上三班,体味过纺织厂工作的艰苦,这为他们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经受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第四章圣水寺记忆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圣水寺,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的部分建筑被挪用,内棉厂的幼儿园曾设在这里。六十年代末出生的那批孩子进入子弟校的时候,部队的教导队又驻扎于此。圣水寺的前面,有打耙场;圣水寺的后面,有练兵场。

    教导队的一些孩子,进入内棉子弟校成为学生,这使子弟校不单是企业子弟的学堂,它还是军队孩子的课堂。

    来自部队大院的同学,从外表上看与企业子弟有区别,他们通常背军绿色的书包,穿军绿色的胶鞋或者白底黑帮的布鞋,看起来沉稳一些,没有内棉子弟那么调皮。

    在内棉子弟校,他们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内棉子弟们,象到邻居家串门那样,去圣水寺一些同学的家里串过门。

    他们家里的陈设,他们说话的语气,他们不同一般的谈话内容,让内棉子弟好奇、惊讶,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子,内棉子弟看到了内棉厂区以外的世界。

    孩子的心是最没有距离的心,同学们都把圣水寺当成了家。

    那时候,教导队经常在练兵场放映露天电影,从来没有贴过放电影的告示,消息却象长了翅膀一样,早早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到练兵场看露天电影,是同学们非常愉快的一种课外生活。

    放电影那天,部队会在练兵场中央圈出一块地,那是军人观看电影的地方,圈子外面,还有很大的空地,所有的群众都可以看电影。内棉子弟总是放学一回家,背着书包,端起椅子和凳子,就到练兵场占位子。到了练兵场,选好位置,守着位子在那儿做家庭作业,有时候还舍不得回家吃晚饭,要家里人送饭或者换人守位子吃饭。傍晚时分,教导队士兵排着队伍,拿着小矮凳来了,练兵场中央一片军绿色,周围高凳坐着站着众多的群众,内棉子弟们在其中喜形于色,情绪高昂。

    第五章关于火车站

    铁路地区的火车站,也是同学们常逛的地方。

    有的同学母亲在内棉厂工作,父亲在铁路系统工作,他们既是内棉厂的子弟,又是铁路子弟,一部分同学就读于内棉校,家却住在铁路家属区,上学和放学,他们必须经过火车站,往返于学校与火车站之间。

    内棉厂的家属区分为前厂门新二村和后厂门新一村,子弟校在前厂门外,住在新一村的同学到达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沱江河公路,一条是火车站壕子口路,这样,许多住在新一村的内棉子弟上学,走过壕子口路。

    很早以前,火车站广场有一尊***雕像,那是内江火车站特有的标志性建筑,雕像的四周还种植花草,这使火车站广场景观优美。

    照相是同学之间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

    (刘一竹同学叙述:“有一次,叶俐同学说她借了一台相机,我们选择了去火车站广场照相,我们两个人在火车站广场摆开架式,你给我拍照,我给你拍照,高高兴兴玩了一次,过了几天,我问叶俐照片洗出来没有,她说坏了,大概胶片没有装正确,什么都没有拍下来。为了弥补拍照的遗憾,我俩专程去了一趟火车站旁的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

    由于毗邻火车站,内棉子弟校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内江火车站位于成渝铁路之间,去资中,到隆昌,下自贡,很多同学都是乘坐火车。沿着火车的轨道,映入眼帘辽阔的丘陵,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使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外部环境,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提供了帮助。

    第六章展望人生

    在2007年内棉子弟校退休教师的合影照上,我们看见了一群步入晚年的老教师,然而,执教过初八三级同学们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基本上不见踪迹。他们有的早就调离了内棉子弟校,例如宋云老师、殷新民老师、刘清洁老师、伍顺琴老师,有的退休后已经去世了,例如陈昆玉老师,有的隐居家中,很少与外界接触。他们执教六八年至六九年出生的这群学生时,工资低,极其清贫,他们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把他们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学生。

    无法表达对恩师的敬意,无法忘怀敬爱的老师,在初八三级历次大型的同学会上,学生们都会邀请来一位老师代表,与同学们一起话当年、展未来,以此表达学生们对老教师的感谢。22周年同学会,请来了数学老师张精简老师。欧锦园同学会,请来了语文老师彭仲仙老师。松林湖同学会,请来了历史老师周学章老师。

    感恩,是初八三级学生学到的最起码知识,感恩内棉子弟校,感恩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是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他们那段如花的岁月,那段快乐的金子一样闪光的经历。

    初八三级学生成年以后,有人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奔忙,有人一直坚守在内棉父母身边,不愿意离开家乡。学生们步入各行各业,在各条战线上拼搏,做出了一定成就。他们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内棉子弟校的培养,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怎能不提起内棉子弟校呢!

    已步入中年的他们,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上要孝敬年迈的父母,下要让下一代茁壮成长,他们已是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建设繁荣而富强的祖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鞠躬尽瘁。

    翻开历史厚重的一页,回首那些遥远的年少时光,提起曾经熟悉的名字,是纪念,也是励志。

    同学们,站直了,别趴下!

    从来就没有趴下,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

    初八三级的学生们,仅仅是内棉子弟校庞大学生队伍中的极少数,他们不能代表整个学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六零后。鉴于有些同学中途转学,有些同学初中毕业便离开了学校,这部纪实电视片,只选取了初八三级同学们小学和初中阶段作为拍摄素材,没有提及高中生活。初八三级的六零后们,也仅仅是六零后的弟弟妹妹,还有比他们年龄更大的六零后哥哥姐姐,这部片子也没有记录。

    无意以偏概全,这部片子是初八三级同学们自己献给自己的纪实电视片。

    在此,祝愿大哥哥大姐姐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让我们共同放声高唱,小时候便唱着的那首歌——《歌唱祖国》。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