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群臣商议,此次东巡路线由长安出发直抵会稽,然后再走海路北上入齐,最后经故都邯郸返回关中。赵嘉皇帝将相国李斯任命为此次东巡总事大臣;内史刘邦为总司皇帝行营的主事大臣;然后又让大将军韩信统领五千铁骑护卫车驾;留镇长安的重任则交给了大司寇萧何和国尉周勃。
二月初,在五千铁骑方阵的护卫下,东巡车队仪仗终于浩浩荡荡地开出了长安。赵嘉皇帝并没有在洛阳等富庶之地做丝毫停留,而是马不停蹄地渡过大江,径直来到了会稽。
次日,赵嘉皇帝便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会稽山,隆重地祭祀了大禹。
皇帝行营在会稽停留了两个月,在安抚过故楚遗民后,这才启程从海路北上,并于五月末抵达了齐国的故都临淄。入城后,赵嘉皇帝将所有随行人员全都留在了临淄,然后换上一身便装,只带着相国李斯一人,分骑两匹快马向东直奔向了即墨。
策马走在即墨城外的竹林小道上,只见头顶的天空已被两旁高大的竹林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些许星星点点的光柱如雨点般洒落下来。虽已是初夏时节,但走在竹林中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炎热,闭目凝听着耳畔不时传来的淙淙流水声和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赵嘉皇帝的心仿佛都要醉了。
“朕羡慕马服君也!”望着眼前的美景,赵嘉皇帝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一路越山涧,过竹桥,又走了整整半个时辰,一座简陋的小院终于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了两人的眼前。赵嘉皇帝与李斯相继翻身下马,缓步来到了小院门前。李斯上前一步轻轻推开柴门,然后引着赵嘉皇帝走进了院中。
“何人?”听到院子里传来的动静,里屋中随即响起了一个苍老的声音。
赵嘉皇帝转身靠坐在了院中的一方石案旁,高声呼道:“马服君别来无恙乎?”
“陛下?”一位踽踽老者跌跌撞撞地从屋中跑了出来,他径直匍倒在赵嘉皇帝面前哽咽道:“老臣不知陛下到此,死罪也!”这位老者正是当年威名赫赫的赵国上将军赵括。
“数年不见,马服君老矣。”赵嘉皇帝连忙起身离案,伸手拉起了面前这位披散着一头白发的老将军,“此间清苦,马服君可否习惯?”赵嘉皇帝边说着话,边将赵括扶到了石案前,两人相对而坐,李斯则一言不发地肃立在了皇帝身后。
“多谢陛下挂怀,老臣戎马一生,何惧清苦哉?”赵括抱拳答着话,可脸上却仍旧挂着拘谨。
赵嘉皇帝见状于是随口玩笑道:“朕携相国千里而来,马服君莫非吝惜府上酒水乎?”几年不见,君臣二人竟已生分至如此地步,他的心中不禁微微泛起了一阵酸意。
“是是是!老臣疏忽了!”赵括顿时回过神来,他赶忙直起身子,朝着屋中高喊了一声,“雪妹!陛下驾到!速速备上好茶!”喊过之后,赵括继而歉意地向着皇帝拱了拱手,“山野偏僻,有茶无酒,请陛下见谅。”
赵嘉皇帝又是一笑道:“无妨,便喝茶吧。”
“陛下,老臣还有几句话说。”赵括忽然抬起头望向了皇帝身后的李斯。
李斯何等聪明,他当即心领神会道:“陛下,臣腹中偶感不适……”
“卿且去吧。”赵嘉皇帝若无其事地轻叩着面前的石案,待李斯走出小院后,这才悠悠地说道,“马服君,汝说,朕听着。”
赵括闭上双眼,稍稍梳理了一下心中的思路,然后低声言道:“老臣要说三事。其一,陛下年近六旬却无一子嗣,此乃邦国大忌也!臣冒死请奏陛下,当妥善处置朝局了!如若不然,以赵国素有之兵变传统,臣恐陛下百年后,社稷不稳也!”
皇帝叹息道:“此事朕又何尝不知,待东巡结束,朕即刻立族弟赵平为储。”
赵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二,朝中文武大臣今近半出自刘邦门下,此间隐患甚大,不可不察!敢请陛下及早削其羽翼,以免尾大不掉,祸乱国家!”
“然萧何、韩信、张良等臣皆是栋梁之材……刘邦忠心耿耿,马服君怕是多虑了。”赵嘉皇帝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对于刘邦,赵嘉皇帝此时早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九十八 东巡故都逢剧变(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