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西桐的官马院马倌和牧子以及数百马匹早已出发西行。
张承奉和剩下的队伍也收拾停当,向南出发,沿着甘泉河流进入祁连山谷。
一进入河谷不远,景象就是为之一变,山外阳光明媚,空旷的沙漠和平地和干燥的空气。河谷中却是阴暗湿润,两岸树木繁盛,遮住了阳光,道路崎岖不平。
甘泉水从上游潺潺流下来,清澈见底,天然无污染的水,张承奉弯腰捧起喝上一口,竟也有些甘甜,甘泉之名便由此而来吧。
边走边抬头向南望去,河流前面有一座低矮山岭,布日朗杰说那是黑达坂,只能翻越过去,没有近路可走。
说是低矮,走到近前抬头看也差不多有三百米,幸好不算陡峭,河旁土坡上青草遍布,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上山,多半是牧民和牛羊们踩出来。
难怪归义军只要派驻了一个五百人左右的军镇来此,这河谷之地也确实通行能力有限,大队人马肯定是无法在敌人有备情况下安然通过的。
翻过黑达坂,众人踩着河岸边或是砾石或是草泽的走了大概有十数里,甘泉水开始变得逐渐湍急,仿佛一匹受惊的野马,逐渐暴躁起来。
河水轰隆声震耳欲聋,两岸也被水流所冲,变得更加陡峭。
众人更加小心起来,马术不好的人甚至已经下马步行,惊波拍案激起的水雾逐渐弥漫,打湿了众人的衣袍。
吐蕃少年布日朗杰浑然不觉,习以为常了的他已经走在了队伍前面,指着前方对张承奉说道:“公子,前面就是野马河汇入甘泉水的地方,那里开始河流水量增大,故此变得湍急,道路也从这里开始分叉,要么沿着野马河河谷,向东走数十里再折向南再走四百里可达黑海东边,另一条分叉是沿着甘泉水继续走三百里抵达黑海西边。野马河谷远但好走些,甘泉水近但颇为难行。”
张承奉听着布日朗杰的解释,想了想,还是决定分开走。
张承奉带一半人从东边的野马河河谷走。
走这条路地势稍缓,好走些,虽然路程更远,但是张承奉有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野马河谷经过的大雪山南麓,有甘肃最大的铁矿之一德勒诺尔铁矿。
剩下的由阴善雄带领,浑鹞子辅助,带领剩下的人走南边的甘泉水河谷,沿途边走边探矿,张承奉已经偷偷跟浑鹞子说了,叫他路过贾公台的时候多留意,古书上说这里发现过金沙。搞得浑鹞子一愣一愣地,也不知道信了没有。
最后约定,两队完成既定目标后,都向西行,最后在西桐汇合后从当金山口返回沙州。
不管怎么样,对于如今的归义军来说,铁矿才更重要些,人少就不能多死人,而有了铁便可以制铁甲,不信三层铁甲下来能不能以一当十!这也是张承奉自己要亲自走东边野马河谷的原因,他要亲自考察一下地形,发现和开采铁矿都算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何将铁矿运出去才是最困难的。
众人便在两河汇集处停了一个时辰,人马皆饮水休息。
然后两队分道扬镳,望着逐渐远去的浑鹞子和阴善雄那一队,张承奉只能是希望他们一切顺利,别遇到什么险情才好。
一阵山风吹过,伴着水汽,张承奉竟然觉得有些寒意。
山里黑得快,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张承奉催动众人加快赶路。
一路沿着野马河谷北岸前行,左手边望过去就是野马山和大雪山,气温逐渐降低,外面**,这里众人却都已换上了皮袍和毡帽,一副吐谷浑人打扮。
随着海拔的升高,张承奉和罗盈达都有些高原反应,感觉有些头晕呼吸困难,而马伯和张西豹却像没事人一样。
幸好马伯经验丰富,连忙从医僧索法律处拿来了红药吃了,果然见效,不一会儿,张承奉和罗盈达便没有那么难受了。
又继续前行了近六十里,时辰已晚,众人又累又饿,便决定就在大雪山脚下找个背风的山坡扎营。点了篝火,烧了水,就着牛肉胡饼胡乱吃了些,便纷纷几人挤做一堆睡了。
一夜无话。
第二日,又行了几十里,日当正午,终于前方河北岸有一条峡谷出现,从远处看竟然是红彤彤一片,阳光照耀下仿佛一只火把从北边群山伸出一般。
布日朗杰跟张承奉说,那一片红红的山壁峡谷就是红石峡,里边有两条泉水流出,一条叫大红泉,一条小红泉。
因为泉水发出暗红色,布日朗杰经过时都不敢给马饮水。
张承奉却是有些兴奋,连忙驱动队伍加快速度。
不一会儿,众人就来到了红石峡,只见面前的红色峡谷是被野马山的水流侵蚀出的一条不甚宽的峡谷,两条泉水从中流出,将汇入野马河的地方染成了一片鲜红色。
张承奉知道那就是氧化铁的颜色,是裸露地表的铁矿石在氧气长期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
于是,连忙抓起一快河边的红色石头,吩咐将作院的老师傅梁都料上前来验看一番。
第22章 拔乞狸部(一)(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