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百姓人家 > 三十六

    黄洪武的男生同伴叫查玲珑。不知道这查玲珑爹妈脑子怎么长的,明明生的是儿子,却硬要为儿子取个女儿名字。据查玲珑解释,他爹妈觉得女人命贱,取个女人名字儿子不会夭折,好养。查玲珑父母虽然煞费苦心,这儿子还是被他们喂得黑瘦矮小,成绩中不溜,比黄洪武好,却对黄洪武毕恭毕敬,惟命是从,跟班似的。班上男生背地里议论,黄洪武跟查玲珑形影不离,是想让查玲珑当陪衬,用查玲珑的丑衬黄洪武的俊。

    两男一女还缺一女,否则不好配对。一女事二夫这种事情只有小说里才有,小说里叫这种怪事情是“拉边套”,黄洪武宁肯接受妻妾成群,接受不了拉边套这种有失男子汉大丈夫气概的怪诞。当务之急是赶紧得找个女同学加入进来。

    三笛当然也不肯一女配二男,赶紧将同班女同学平雪芳引进。

    平雪芳父亲卖酱油,平时拉辆大板车,车上放三只木桶,去副食品公司批发酱油,进货后拉回家在酱油中灌自来水,然后再拉出门沿街叫卖。

    平雪芳母亲也没工作,在壮工大队抬大土,家里儿女成群,父母都没正式工作,这在当时的城市家庭很少见。平雪芳是班上出了名的困难户,同学们都很排斥她。三笛同情弱者,跟她友好。

    平雪芳胸大臀大,有傲人的S型。可惜那个时代女人审美变态,喜欢小屁股小奶。谁身材平板一块令人羡煞。女同学背后送平雪芳一句经过改动的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只恨胸前臀后太多肉。”平雪芳知道女同学背后刻薄她,越发昂首挺胸,于是又给人刻薄的素材,说相书上看来的:“昂头女子勾头汉,鬼打墙狗不生蛋——难缠。”

    黄洪武很乐意平雪芳进插队小组,他规划好把她许配给查玲珑,把钱焕敏留给自己。黄洪武听到过有关相书一说,觉得让昂头的平雪芳跟勾头的查玲珑配对,让一对难缠户缠去,有好戏看。

    四笛下乡时十七岁,也是大姑娘了,面目清秀文气,有书卷气。还未等她在自己班上组合插队小组,高三一班的胡伟伟找到她,想请他加入他们的插队小组,四笛受宠若惊。如果说三笛是高一一班的名人,胡伟伟则是九中的名人。这个个子一米八二,伟岸笔挺的大哥哥,在四笛眼中高不可攀。胡伟伟是高大魁梧,不是庞大粗壮,在四笛眼中很美。多少年后,四笛看《炎黄春秋》,里面有篇李锐写的《九九感怀》,文章中还附了李锐照片。四笛看李锐写的文章,觉得他在中国算条汉子,耄耋之年,形象仍有模有样。四笛觉得李锐年轻时一定像胡伟伟,如果胡伟伟也能活到九十九,他一定像九十九岁的李锐。九中女生对胡伟伟的评价,除了周恩、来,没有人比他优秀。胡伟伟成绩在高三独占鳌头,高考准备报清华,之后高考取消,他只能插队。

    四笛觉得九中女生想跟胡伟伟在一个小组插队的人,应该成群结队。对于一个前途渺茫,又远离故土,去一个陌生艰苦的环境务农的女孩,谁不想有一双大哥哥的手牵着走?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像一把遮风挡雨的伞,风雨同舟?但是,钱坤寿、周梅英一定要三笛带着四笛、五笛一起插队,他们的三个女儿一定要在一个组。周梅英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叮嘱三笛,一定要把妹妹们带在身边,一定要照顾好妹妹们。三笛父母之命难违,同意两个妹妹进他们的插队小组,这样,四笛也不得不放弃去胡伟伟插队小组。四笛思想斗争得很激烈。她是多么想去胡伟伟插队小组,胡伟伟组里有位同班女生海洋,跟胡伟伟是恋人关系。海洋成绩也好,高考虽然不敢填清华,志愿填的是北京邮电学院。两人原本准备一起去首都上大学的。海洋家也在建筑工程一处,住钱家后几排,等于是邻居。四笛很喜欢海洋,虽然两人相差五岁,却像朋友般常一路上学。四笛有些话不想跟父母说,不想跟兄姐妹说,但她跟海洋无话不谈。海洋算得上是四笛的大姐姐兼闺蜜。四笛觉得胡伟伟之所以选中她进他们插队小组,一定是海洋力荐。

    可是,跟三笛一样,四笛也是父母命难违。另外,四笛也很恋着姐姐。三笛比大笛、二笛会照顾人,是钱家五兄妹中最无私奉献者。有一年夏天,四笛两只膝盖生满热毒,莲蓬头般烂很多孔,每个孔中汪满脓。打针吃药都没用。三笛当起了悬壶济世的郎中。她泡了一盆盐开水,待盐开水冷却,将缝衣针在火上烧红,针凉后当手术刀,挑开了四笛膝盖上众多洞。四笛鬼哭狼嚎坚持这场不打麻药的手术。三笛用药棉蘸着盐开水将挑去痂后的脓洞洗干净,将SMZ消炎片碾碎成粉状,撒在四笛蜂窝煤般的膝盖上,再用纱布缠住膝盖,不许四笛下地,四笛吃喝拉撒都由三笛照顾。三笛的手术不是做一次两次,做了很多次,终于,四笛的膝盖在新学年开学前痊愈,穿着卡其布长裤背起书包走进校园。这样的姐姐让四笛依恋、难舍,她放弃了去胡伟伟插队小组。临行前,在教学楼大走廊上,胡伟伟问四笛:“为什么变卦,不去我们组了?”四笛垂下眼,沉默良久,不知如何开口,想了好一会说:“不去了,你们组太远,远十五里路呢。”胡伟伟听四笛这么说皱起了眉头,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你已经离家几百里,还在乎再远十五里路?”

    胡伟伟的插队小组离三笛的插队小组有十五里路,也就意味着离开城市又远了十五里路。从道理上说,也是,已经离开家几百里,还在乎再远区区十五里路?四笛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会想出这么个荒唐的理由。

    四笛这次跟胡伟伟谈话,当时觉得云淡风轻,不当回事。之后经历千辛万苦,并无醒悟。随着年岁日增,经过而立,跨过不惑,直到过了知天命,年过半百,四笛仔细回味,才觉得,年轻人的蠢,真是不可救药。对这次谈话,每每回想,就会有刻骨铭心之痛,因为这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因为四笛、五笛要进三笛的插队小组。黄洪武当组长的这个知青点,性别比严重失调。四位女生,两位男生。平雪芳听说四笛五笛要来插队小组,主动提出跟四笛调换,她去胡伟伟插队小组。胡伟伟小组的二男一女虽然不乐意,也只得接受。当时自由组合已经结束,全校同学都各就各位,男男女女都有了自己的定位。有些人赖着不肯走,你就是用鞭子抽他,他还是不走。

    黄洪武、查玲珑之后在农村呆了两年。三笛呆三年。五笛呆六年。四笛呆了十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下了红头文件,凡是插队五年以上,无条件可以回城,四笛才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城市。

    而胡伟伟组里的二男二女,都在插队两年后全部招工回城。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懂真正的血统论,并非传说中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比如查玲珑,他出生贫农,他只要不杀人放火,好好劳动,招工走顺理成章,大队不敢不推荐,公社不敢不批准,招工的不敢不要。当年大部分家庭政治条件不行,红少黑多,这就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比如黄洪武,他父亲镇压反革命时被枪毙了,招工的指名道姓要他,他的招工指标由上而下,姐夫在城里就帮他搞定了。平雪芳父亲解放前参加邪教,解放后政府定性为那是个反动组织,所以解放后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因为她进了胡伟伟小组,组里全是六六届高中生,下乡时二十出头,相对于那些十几岁的初中生,他们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刚下乡就注意干群关系,跟公社书记、五七干部很会沟通,为自己前程早做积累。他们绝不只顾自己走,完全不顾同组的其他人。不像黄洪武,招工时忙得一天星斗,常驻县城招待所,跟招工的同吃同住。胡伟伟组在招工时,组里三个人都走,只留下平雪芳。在胡伟伟看来,其他三人都走了,只留下平雪芳,他们即使回了城,也不会快乐。组里其他三个人,为同进同退,使出浑身解数,运作疏通,终于使家庭政治条件很糟糕的平雪芳也一起回城,全组被一锅端回了城。

    黄洪武、查玲珑走后,三笛、四笛、五笛三个人真是凄凄惨惨戚戚。由于三笛会打篮球,她几乎没正经在乡下参加过劳动,都是在县体委当编外,代表县参加各类篮球比赛。她被生产队、大队视为另类,异端。大队干部不待见她,常向公社书记告状,说钱焕敏表现差,不务正业,东游西荡。这份不待见像细菌病毒,传染了四笛、五笛。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